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从实际出发,兼顾各方面的实际利益,因而是各方可以接受的,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一构想,既体现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考虑到港、澳、台的历史和现实,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材料二:到20世纪80年代,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的时机日趋成熟。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中国政府通过谈判终于成功解决了香港回归问题。
材料三:1949年以来,大陆和台湾尽管尚未统一,但不是中国领导和主权的分裂,而是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中国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这没有改变大陆和台湾同属 一个中国的事实。两岸复归统一,不是主权和领土再造,而是结束政治对立。
回答:
(1)结合材料1,、2及所学知识,指出什么是“一国两制”?邓小平创造性地
提出“一国两制”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中国政府通过外交谈判终于成功解决了香港回归的问题”,你认为香港回归的主要因素有哪些?香港回归又有什么重大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党和国家是怎样看待两岸统一问题的?由此,新时期中央人民政府对台政策做出了怎样的调整?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材料二:人民英雄纪念碑共有8幅汉白玉浮雕,镶嵌在大碑座 四周。从东面起,浮雕的主题分别为:“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 “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胜利渡长江”。形象、概括地表现了百余年间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
(1)结合材料一中的碑文填写下表:(英雄人物各列一人即可)


对应的中国历史时期
典型英雄人物
“三年以来”

董存瑞
“三十年以来”


“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
指1840年~1949年的中国近代史时期


(2)请依据人民英雄纪念碑雕塑的选择标准,在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各选择一个重大事件的画面来表现中华民族走向富强的历史进程(只写出事件的主题名称即可)

美国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却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为此,某班学生对美国近代历史深入探究,进行分段整理,形成“排除障碍”和“自我发展”两个主题。下面内容有不完整的地方,请你参与并补充。
(1)排除障碍——两次资产阶级革命

两次革命
独立战争
南北战争
领导人物


发展障碍
殖民压迫
奴隶制度
开始时间
1775年

发表宣言



(2)自我发展——两次工业革命
美国的不断发展壮大与两次工业革命密切相关。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人首先造出了蒸汽机作动力的__________。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正式注册的发明达一千多项,被誉为“发明大王”的美国科学家是谁?

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子孙后代和民族未来。近年来,中国部分地区频频发布雾霾天气黄色预警,这其实就是警示着我们——保护环境,刻不容缓!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不断提高。

材料二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汽车排放的尾气是雾霾天气的一个因素。

材料三见下图板报

请回答:
(1)材料一图一所示,英国煤产量从1790年后逐年增长,这与哪位机械师的哪项重大改进有直接关系?请写出促使材料一图二石油产量变化的两项发明及其发明者。
(2)材料一的图一、图二所示的时期,人类分别进入了什么时代?
(3)请你根据材料二文字、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4)减少雾霾天气,从你我做起!如果请你帮助完成材料三板报,你会在“保护环境倡议书”这一板块中写上哪几条倡议呢?

19世纪60年代,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广袤大地上都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竞选获胜演说中说,“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让我们坚信我们能够并且即将取得成功。”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60年代美国的“改变”是指当时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意义?
材料二1861年2月1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主持国务会议开幕式,他强调说:“再拖延下去,只会更加激起狂怒,并且一般情况下只会给整个国家,特别是给地主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2)亚历山大二世领导的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请简要评价。
材料三 ……由于日本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大规模吸收中国文化,以促进本国文化发展的经验,日本把移植外来文化视为当然的事情,只要能够适应形势,任何需要的东西都可以从海外引进,既无顾虑也不以为耻。因此,当日本在19 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了独立的资本主义道路。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稿》
(3)材料三表明,日本对外来文化采取的是什么样的态度?文中所说的日本的“社会变革”主要指哪些方面?
(4)有人认为,以上三次变革都与距今200多年的一次完全不同的革命有关,这场革命通过和平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这场革命是指什么?

(13分)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官渡之战后,曹操挥笔写下了千古诗篇《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材料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孔,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材料三:如下图

材料四:黄龙(孙权年号)二年春正月……谴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
——《三国志·吴书》
(1)材料一中的“壮心”指的是什么?(1分)
(2)材料二中所追忆的是历史上哪次著名的战役?(2分)此战役的结果如何?(2分)试评述他们胜败的原因。
(3)材料三图中A、B、C为三国中的哪三国?
(4)材料四所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夷洲是指今天的什么地方?(1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