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
A.“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模式 B“高高低”模式
C. “高低高”模式 D. “三低”模式
下图为云南路南石林不同植被下土壤中二氧化碳浓度示意图(二氧化碳浓度越高,溶蚀越显著),据此完成下列小题。如果水分条件相同,图中哪种植被下的土壤、岩石最易被溶蚀 ()
A.无植被耕地 | B.人工草地 |
C.柏树林 | D.天然草坡 |
如果当地植被破坏严重,最终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A.沙化 | B.泥石流 | C.石漠化 | D.滑坡 |
下图为欧洲某河流入海口附近河道示意图,图中虚、实线分别表示夏、冬季节的水面宽度。读图回答下列小题。下列关于该河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有冬汛和凌汛现象 |
B.夏季输沙量较冬季大 |
C.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大 |
D.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
关于图中区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区域乳畜业发达 |
B.四地中受流水侵蚀作用最显著的是乙处 |
C.图示区域植被类型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
D.居民点适宜布局在丙处 |
林线是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中一条重要的生态界限,通常是指高海拔处树木(针叶林)生长的上限。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区域高山林线海拔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小题。E地与F地的林线海拔相差()
A.600~800米 | B.800~1000米 |
C.1000~1200米 | D.1200~1600米 |
F地成为世界上最高的林线分布区,最合理的解释是()
A.地处低纬的高海拔地区,太阳辐射强度大 |
B.地处河谷地区,热量条件好 |
C.受南部海洋沿河流北上的暖湿气流影响大 |
D.来自西部的暖湿气流在宽谷地带成云致雨 |
多条林线的走向在图示东部区域发生变化,其首要影响因素是()
A.河流与盛行风向 | B.降水与土壤类型 |
C.地势与山脉走向 | D.气温与纬度位置 |
高考结束后几位同学约伴去青海西宁的青海湖旅游,计划6月12日在图中黑马河乡看日出。读图完成下列小题。查询得知当日丹阳(120°E,32°N)昼长为14小时,该日青海湖黑马河乡日出时间约为北京时间几点?()
A.5:00 | B.6:00 | C.7:00 | D.8:00 |
当地牧民忠告观日出时需穿厚衣服或者羽绒服,而此时丹阳早已穿着短袖夏装,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 B.大气环流 | C.民俗文化 | D.地形地势 |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携“玉兔号”月球车首次实现月球软着落,图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玉兔号”月球车软着落时()
A.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
B.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
C.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C点附近 |
D.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最小 |
在公转轨道上,当地球从甲点运行到乙点期间()
A.①、②两地物体水平运动方向都向右偏 |
B.①地地方时始终早于②地 |
C.②地季节变化比①地明显 |
D.②地昼长均比①地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