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生活聚焦之一:维护民族“大家庭”
2014年3月1日晚,云南昆明火车站发生了一起维族分裂分子有预谋、有组织的严重暴力恐怖犯罪事件,造成143人受伤,29人死亡,给各族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给当地正常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破坏。事件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公安部门迅速出动,击毙4人击伤1人,抓捕3人,将犯罪分子一网打尽。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1)这起事件为什么会被迅速挫败?
生活聚焦之二: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中国触目惊心的餐桌浪费早已不是什么秘密。我国每年在餐桌上的浪费数量巨大,在餐馆、食堂和家庭中浪费的食物蛋白和脂肪分别是800万吨和300万吨,相等于2.5亿到3亿人一年的口粮。面对这个数字,我们是否惊出一身冷汗?在耕地制约、增产空间有限、资源承载能力已难以为继的背景下,每年有2—3亿人的口粮被浪费,是难以承受之重。
(2)“舌尖上的浪费”会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生活聚焦之三:畅想“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我们孜孜追求的“中国梦”。具体包括“两个100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制约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因素有哪些?
生活聚焦之四:关注“两会”
2014年3月5—13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在京举行。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共商国是,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代表。城乡同票同权在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的选举中得以实现。
(4)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哪方面的改革?在这方面,我国实行的根本制度是什么?
(5)我国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有何意义?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困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电影《背起爸爸上学》根据甘肃中学生李勇的真实事迹改编:农村孩子石娃自小丧母,与父亲和姐姐相依为命,因家境清贫,父亲便用一把铜勺决定了弟弟石娃去上学,姐姐则不得不中途辍学。石娃刻苦读书,在全国奥林匹克化学竞赛中夺得一等奖第三名的好成绩,并考取省城师范学校。但父亲却不幸摔伤,瘫痪在床。重病缠身的父亲不想成为孩子的拖累而要结束自己的生命。石娃为了既照顾好父亲,又不耽误学业,背起爸爸走上了去省城读书的路。一个山区的苦孩子,以他瘦弱的身躯背起的不仅仅是一个生病的父亲,他背负的是一个沉重而又充满希望的未来。
材料二:为激励和引导广大群众参与道德实践、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从2007年至今,共举办了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群众参与度越来越高、覆盖面越来越广、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一大批德耀中华的道德模范涌现出来,弘扬了真善美,高扬了正气歌,感动了全中国。
阅读材料,请你回答:
(1)阅读材料一,你从石娃的身上看到了哪些值得学习的正能量?
(2)全国道德模范的评选表彰活动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哪一方面内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社会、公民个人层面分别提出了什么样的倡导?

材料一:2014年3月3日至13日,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还听取和审议了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二:2014年10月 23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是其中部分摘录:

摘录一
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摘录二
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摘录三
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利益。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表明全国人民大表大会的性质是怎样的?
(2)结合九年级教材知识回答,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依法治国问题,说明了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什么?
(3)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哪一要求?
(4)根据摘录三,说说我国制定该《决定》的出发点是什么?人民群众参与司法是公民在依法行使哪一政治权利?公民在行使这一权利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材料一:雾霾笼罩的日子里,网络搞笑段子悄然流行:“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北京街头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
“沁园春·霾:北京风光,千里朦胧,万里尘飘,望三环内外,浓雾莽莽,鸟巢上下,阴霾滔滔!”
“厚德载雾,自强不吸,霾头苦干,再创灰黄!”
材料二:2014年3月13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答中外记者问时指出: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我们说要向雾霾等污染宣战,可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生活方式来宣战。
(1)材料二中网友的调侃针对的是我国环境的什么问题?这与我国实行的什么基本国策和战略相违背?
(2)材料三中向粗放的生产方式宣战必须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什么的轨道上来?
(3)“真正检验我们对环境贡献的,不是言辞,而是行动。”作为青少年学生,你可以为消除雾霾做些什么?

2012年1月15日,“责任中国”人民网2013年度评选揭晓仪式在人民日报社隆重举行。在备受网友关注的2013年度人民网“十大责任公民”评选中,身患癌症,仍在高原恶劣环境中坚守岗位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公安局副局长王成元;12年献血5.6万毫升的王传忠;创建了“一米阳光爱心联盟”,寻找并帮助贫困学生和孤寡老人的刘海涛; 15年间救助了120多个孩子的赵君路;长年坚守十万大山林场,为万余群众供电护电黄春强、黄春宁兄弟;义务扫桥十一载的窦珍老人等高票当选。
(1)时政解读:这些“责任公民”都承担了哪些责任?
(2)问题观察:我们身边还存在哪些缺乏责任感的现象?(至少2例)
(3)观点聚集:材料中“十大责任公民”的行为体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值得我们学习。说说青少年应如何把自己培养成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为了创建平安校园,学校开展了交通安全知识和禁毒知识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文化、工商等部门对学校周围的网吧、小卖部进行了清理整顿。父母也叮嘱孩子注意交通全,学会防范意外伤害,保护自己。
(1)上述材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些保护?
(2)除了上述保护外,对对未成年人还有什么保护?
(3)这些保护是由哪些法律专门规定的?
(4)有的同学说:有了这些保护,我们就可以健康成长,随心所欲了。你同意吗?为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