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与薛寿鱼书①                               【清】袁牧
天生一不朽之人,而其子若孙必欲推而纳之于必朽之处,此吾所为悁悁而悲也。夫所谓不朽者,非必周、孔而后不朽也。羿之射,秋之奕,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使必待周。孔而后可以不朽,则宇宙间安得有此纷纷之周、孔哉!
子之大夫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仆方思辑其梗概以永其人,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反托于与陈文恭公讲学云云。呜呼!自是而一瓢先生不传矣,朽矣!
夫学在躬行,不在讲也。圣学莫如仁,先生能以术人其民,使无天扎,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也,素位而行,学孰大于是!而何必舍之以他求?文恭,相公也;子之大父,布衣也,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扶相公以自尊,则甚陋。今逮之人而问之曰:“一瓢先生非名医乎?”虽子之仇,无异词也。又问之曰:“一瓢先生理学乎?”虽子之戚,有异词也,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而以人所共疑者传先人,得毋以“艺成而下”之说为斤斤乎?不知艺即道之有形者也。精求之,何艺非道?貌之,道艺两失。医之为艺,尤非易言,神农始之,黄帝昌之,周公使冢宰领之,其道通于神圣。今天下医绝矣,惟讲学一流转未绝者,何也?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子不尊先人百无一人之上,而反贱之于举目皆是之中,过矣!
仆昔疾病,姓名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朱何益?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虑此外必有异案良方,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辑而传焉,当高出语录陈言万万。而乃讳而不宣,甘舍神奇以就臭腐,在理学中未必增一伪席,而方伎中转失一真人矣。岂不悖哉!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
【注】①此文是袁枚写给名医薛雪(号一瓢)之孙薛寿鱼的一封信,信中借如何评价薛雪,批评了当时重理学轻技艺的社会风气。②若:和,同。③不禄:死的委婉说法。④夭札:因病而早死。⑤艺成而下:语出《礼记·乐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⑥周、程、张、朱:即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均为理学家。⑦刀圭:用来量取药末的器具,代指药物。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不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意:猜测
B.今途之人而问之曰执:拉住
C.貌之,道艺两失袭:承袭
D.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寿:使……长寿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短文,完成16~19题。(共12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⑵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涓人:宫中管洒扫清洁的人。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③捐:白白费掉。④能:能出高价。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⑴ 骈死于槽枥之间()⑵ 一食或尽粟一石()
以报君()⑷ 天下必以王为能马()
翻译两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
【甲】【乙】两文中最能表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性作用的话是哪一句?
【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语段,完成9-11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选自《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
注:①纵步:放开脚步,这里指散步。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死法:死于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⑤熟歇:好好地休息一番。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怀民亦未()(2)竹柏影也()
(3)余寓居惠州嘉祐寺()(4)兵阵相接()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如何得到?
两文都是苏轼被贬期间所作,所记都是一次散步。你能说说作者在两文中透露的心境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9-11题。(12分)
小石潭记(节选)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钴鉧潭西小丘记(节选)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冷冷状与目谋,滢滢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⑴潭中鱼百许头可⑵斗折行蛇
⑶以效兹丘下之古好事之士虽
翻译下列句子。
⑴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⑵清冷冷状与目谋,滢滢之声与耳谋。
两段选文均系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作,其中的景物特点及心境体验大体一致,请分别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
[甲]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1)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2),犹当⑦博学审问(3),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4)可得十之五六。 ,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5),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注解】(1)孤陋:学问和见识浅薄。(2)资:资费、费用。(3)审问:详细考究。 审:详细。(4)庶(shu)几:差不多。(5)子羔、原宪: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益慕圣贤之道()俟其欣悦()人之为学()犹须好学()
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既加冠若既不出户 B. 俯身倾耳以请夫以孔子之圣
C. 益慕圣贤之道曾益其所不能. D故余虽愚虽子羔、原宪之贤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甲乙两段文字谈的都是为学之道,所说的道理有何异同之处。请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语段。
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吁薪者曰:“取彼地金来!”薪者投镰于地, 瞋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视之下,仪貌之壮,语言之野也!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季子谢之,请问姓字。薪者曰:“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语姓名!”遂去不顾。
(选自王充《论衡.书虚篇》)
[注释]①延陵季子出游:延陵,地名,今江苏武进。季子:春秋时吴国公子季札。出游:外出游历。②遗金:丢失的金子。③裘:皮衣。④吁:招呼,喊。⑤瞋目拂手:瞪着眼睛,拍打着手。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季子谢之()②遂去不顾()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
阅读这则短文后,你是如何评价这位“薪者”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