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与薛寿鱼书①                               【清】袁牧
天生一不朽之人,而其子若孙必欲推而纳之于必朽之处,此吾所为悁悁而悲也。夫所谓不朽者,非必周、孔而后不朽也。羿之射,秋之奕,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使必待周。孔而后可以不朽,则宇宙间安得有此纷纷之周、孔哉!
子之大夫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仆方思辑其梗概以永其人,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反托于与陈文恭公讲学云云。呜呼!自是而一瓢先生不传矣,朽矣!
夫学在躬行,不在讲也。圣学莫如仁,先生能以术人其民,使无天扎,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也,素位而行,学孰大于是!而何必舍之以他求?文恭,相公也;子之大父,布衣也,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扶相公以自尊,则甚陋。今逮之人而问之曰:“一瓢先生非名医乎?”虽子之仇,无异词也。又问之曰:“一瓢先生理学乎?”虽子之戚,有异词也,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而以人所共疑者传先人,得毋以“艺成而下”之说为斤斤乎?不知艺即道之有形者也。精求之,何艺非道?貌之,道艺两失。医之为艺,尤非易言,神农始之,黄帝昌之,周公使冢宰领之,其道通于神圣。今天下医绝矣,惟讲学一流转未绝者,何也?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子不尊先人百无一人之上,而反贱之于举目皆是之中,过矣!
仆昔疾病,姓名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朱何益?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虑此外必有异案良方,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辑而传焉,当高出语录陈言万万。而乃讳而不宣,甘舍神奇以就臭腐,在理学中未必增一伪席,而方伎中转失一真人矣。岂不悖哉!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
【注】①此文是袁枚写给名医薛雪(号一瓢)之孙薛寿鱼的一封信,信中借如何评价薛雪,批评了当时重理学轻技艺的社会风气。②若:和,同。③不禄:死的委婉说法。④夭札:因病而早死。⑤艺成而下:语出《礼记·乐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⑥周、程、张、朱:即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均为理学家。⑦刀圭:用来量取药末的器具,代指药物。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不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意:猜测
B.今途之人而问之曰执:拉住
C.貌之,道艺两失袭:承袭
D.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寿:使……长寿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
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
B.是陋室,惟吾德馨
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C.苔痕阶绿
群臣吏民能而刺寡人之过者,受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D.可以调

吴广爱人(《陈涉世家》)
文章从等方面表现了陋室不陋。(根据文意填空)(3分)
翻译句子。(3分)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
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夹叙夹议,不但有观点,有论证,而且在论证过程中还简要而生动地描述了这间“陋室”内外的情景。
B.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表示了作者对那些人灯红酒绿生活的鄙弃,也是作者消极情绪的反映。
C.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课外文言文阅读
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资()平均,唯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三片。翌日就截(),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然。真往见之,大愕,()诸弟曰:“树木同株,闻将分斫,()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胜,不复解树。树应声荣茂,兄弟相感,遂为孝门
【注释】①京兆:京城地区。②生资:生活资料③孝门:此指孝敬父母,兄弟和睦之家。
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
用现代汉语翻译划横线的句子。
唯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三片。
说说田真兄弟后来为什么相互感动,和睦如初了?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钴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不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文题:钴鉧潭记,作者:柳宗元)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啮其涯 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予之亟游也 ____________________
(3)芟山而更居 ____________________
(4)气之迥 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石潭记》和本文都出自柳宗元的手笔,都是《永州八记》中的作品,试比较它们的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不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乃记之而去(到……去)
B.犬牙差互(互相交错)
C.蒙络摇缀(覆盖、缠绕)
D.悄怆幽邃(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发展旅游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晏子谏因岛杀人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日:“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已毕,请杀之。公日:“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的本意是景公,说他。但是晏子却以烛邹的姿态出现。这种以的语言进行讽谏的方式方法,易于被人接受。
景公听了晏子列举烛邹“罪状”的一番话后,说:“”从这可以看出景公是个
请简单谈谈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后不杀烛邹的原因。
请解释文中三个“使”的意思。
①烛邹主鸟而亡之()②使吾君以鸟之故而杀人()③使诸侯闻之()
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②请数之以其罪()③以鸟之故杀人()
④景公好弋()⑤寡人闻命()⑥为吾君主鸟()
指出句子翻译正确的一句。
①吏杀之(  )
A.招集差吏杀了烛邹。
B.命令主管官吏杀他。
C.诏告天下人要杀烛邹。
D.告诉手下官吏杀人。
②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
A.派烛邹管好主人的鸟,可是鸟死了。
B.叫烛邹去喂养主人的鸟,可是鸟儿逃跑了。
C.让烛邹去管这些鸟,然而这些鸟都不见了。
D.叫烛邹去主管禽鸟,可是这些禽鸟却亡失了。
③于是召而数之公前(  )
A.于是把烛邹召到景公面前谴责。
B.便把烛邹的罪状诏告天下。
C.就把烛邹数落了一顿。
D.于是景公把烛邹召来谴责了一番。
结合以上两则关于晏子的故事,说说晏子在说理方面的技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