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拥立国君是为了捍卫他们的自由,而不是去做他的奴隶,……因此君主只有维持最强者地位,他才能实行统治。一旦人民可以把他们撵下台,他就不能抱怨人民使用暴力……只靠暴力维持的,只有用暴力来推翻。任何事物都是这样按照自然法则发生的……”据此你认为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A.《哲学通讯》 | B.《纯粹理性批判》 |
C.《社会契约论》 | D.《论法的精神》 |
明代思想家李贽曾经这样评论李斯关于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仪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下列对此信息的解读,与李贽本意相符的是
A.统治者实施新政必须要坚决 | B.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 |
C.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 | D.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
有学者认为:孔子主张人在修养成长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其间并无逻辑上的矛盾和不彻底。其中“他律”指的是
A.仁者爱人 | B.君主法治 | C.礼乐规范 | D.三省吾身 |
民国初期的一则报纸广告中有“敬告全国同胞乐用人人必需之国货”等字样。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A.外资企业出现 | B.洋务运动兴起 |
C.工人运动高涨 | D.实业救国热潮 |
观察下列图表.指出1895——1900年我国出现这种经济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放宽了对设厂的限制 | B.列强经济侵略的放松 |
C.资产阶级政治地位的空前提高 | D.提倡国货、抵制洋货运动的推动 |
“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社会经济现象是
A.自然经济的解体 | B.民族工业的产生 |
C.贸易中心的转移 | D.传统丝织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