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苏条约和协定,使中苏两大国家的友谊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使得我们有了一个可靠的同盟军,这样就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建设工作和共同对付可能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和平。”(《毛泽东与赫鲁晓夫决裂前后》)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苏两国之间形成同盟关系
②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③维护了东亚地区和平,有效地防止该地区战争爆发
④体现了新中国 “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孙中山1921年3月说当年“因社会主义底学说输入中国未久,兄弟将‘社会主义’原文译为‘民生主义’”较为允当,“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在孙中山看来,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都主张

A.调和劳资关系 B.生产资料收归国有
C.没收外国资本 D.合理分配社会财富

19世纪90年代初,西方传教士林乐知等观察清廷局势后说:“盖天下事操之以急则难,受之以渐则易。” 甲午战争后,他们继续宣称:“至若变法而不便于民,尤不可操切以图,致酿他故,而反让蹈常习故者流,藉口于决不可变之谬说,遂类于因噎废食也。”这表明他们

A.为维护在华利益反对清廷改革
B.批评戊戌变法的措施过于激进
C.指责中国人因循守旧不思进取
D.主张变革应该采取稳妥的步骤

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中国史纲要》评价某一事件发动者时说:“他们是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的发言人,也是外国侵略者在中国的代理人。他们的任务就是按照外国资产阶级的旨意,把中国的政治经济纳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轨道。这一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辛丑条约》签订
C.清末“新政”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明朝地方志记载:“正(德)、嘉(靖)以前,仕之空囊而归者,闾里相慰劳,啧啧高之;……嘉(靖)、隆(庆)以后,仕之归也,不问人品,第问怀金多寡为重轻。”这种现象本质上说明

A.“治官化民,其要在上”
B.“圣人治吏不治民”
C.“习俗移志,安久移质”
D.“吏治之坏,根于士风”

南宋宋慈在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中试图把个别的具体事例进行全体性,系统性综合。12、13世纪,“金元四大家”对医学进行体系化建设,将身体内部各种机能和病理进行统一的、整体的说明。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民族政权并立有利于文化交流
B.印刷术发展促进科学技术进步
C.儒学哲理化推动科学体系构建
D.宋元时期中国科技处于巅峰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