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苏条约和协定,使中苏两大国家的友谊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使得我们有了一个可靠的同盟军,这样就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建设工作和共同对付可能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和平。”(《毛泽东与赫鲁晓夫决裂前后》)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苏两国之间形成同盟关系
②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③维护了东亚地区和平,有效地防止该地区战争爆发
④体现了新中国 “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曾国藩《讨粤匪檄》)这从侧面反映了

A.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
B.太平天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C.曾国藩兴办洋务以实现富国强兵
D.太平天国农民的愚昧无知和落后

蒋廷黻(1895—1965)在《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这反映了作者

A.寻求解读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理由
B.探索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
C.论证民族国家应从战争中学会战争
D.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

“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遁其有无,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与此观点相似的是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B.“生民在勤,所宝惟谷”
C.“工农商虞本为一体,皆富民之政”
D.“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元史》载:“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下列属于“大新制作”的是

A.“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
B.“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
C.“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
D.“有行省,统郡县,镇边鄙”

清代学者赵翼提到:“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而明清时则可通过“捐纳”,即向政府交纳钱粮获得做官资格。以上现象最能体现出

A.冗官现象在古代长期存在 B.科举制不断受到现实冲击
C.中央集权制度存在着漏洞 D.从宋朝官僚政治开始衰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