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做了观察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实验,请你帮他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 |
加入物质 |
控制条件 |
检验方法 |
1号 |
馒头碎屑+2毫升唾液 |
37℃水浴10分钟 |
加两滴碘液 |
2号 |
馒头碎屑+2毫升清水 |
37℃水浴10分钟 |
加两滴碘液 |
(1)该实验的实验试管和对照试管分别是 试管和 试管。
(2)1号、2号试管经过充分振荡后,出现的现象分别是1号试管 ,2号试管 。
(3)发生该现象的原因分别是:1号试管中 ,2号试管中 。
(4)本实验用37℃水浴,是因为 。
小明同学设计了研究植物生命活动的实验,如图所示。
(1)首先将一、二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将两个装置放在光下照射几个小时,再从两个装置中各取一片叶,用 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的是 装置中的叶片。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如果二装置中的清水换成澄清石灰水,要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装置必须放在 的环境中。
(3)在有光照的实验过程中,玻璃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 作用,这些水分是通过叶片上的 散失出来的。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某种原料,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步骤:
①将一盆栽植物放在黑暗处48h;
②选取两片同样大小的叶片a 和 b ,并进行如图处理(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③将整个装置放在阳光下2h;
④取a、b两片叶片中的叶绿素;
⑤漂洗叶片,滴加碘液进行检验。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兴趣小组提出的问题是: ?
(2)实验步骤①的目的是 。
(3)实验的变量是 。
(4)步骤④中,能够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的溶液是 。
(5)实验结果:叶片a ,叶片b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为了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具有分解作用,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两套实验方案:
方案一:将同一树的部分落叶进行灭菌处理后,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接种细菌,乙组不接种细菌,两组都放在无菌环境中,实验过程中都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方案二:取两种树的等量落叶,分别标为丙组和丁组,将两组落叶进行灭菌处理后,丙组接种细菌,丁组不接种细菌,两组都放在无菌的环境中,两组在实验过程中都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请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该探究实验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案一中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实验的对照组是_____________。
(3)方案二中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以上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较科学的是实验方案_________,原因是该方案符合__________ _________原则。
某同学探究了“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其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如下:
实验现象:试管内的溶液不变蓝。
实验现象:试管内的溶液不变蓝。
实验结论:馒头变甜与牙齿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分泌有关。
实验分析:
(1)实验在设计和操作上有几处错误,请你指出三处并纠正。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描述的第③步和第⑤步实验现象与所做实验的实际现象不相符,请重新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的实验结论是否可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是细菌结构模式图,请按图回答问题:
(1)图中1 ,2 ,3 ,4 ,5 ,6 .(填名称)
(2)细菌的基本结构是 、 、 .(填名称)
(3)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 .
(4)细菌的生殖方式是 .
(5)细菌的细胞质内没有 ,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