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生物小组利用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的细胞中无叶绿体,呈白色)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银边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②用装有固体氢氧化钠的透明塑料袋将部分枝叶密封;
③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后,摘下叶片A、B;
④将叶片放入装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⑤把脱色后的叶片用清水漂洗后,滴加试剂,进行产物检验。请分析回答:
(1)步骤⑤中滴加的试剂是          。滴加试剂后,图中①处不变蓝,②处变蓝;③处        ,原因是塑料袋中缺少二氧化碳,不能产生      
(2)实验前将植株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在无光条件下植物通过             将贮存的有机物消耗殆尽。
(3)塑料袋内壁会有水珠出现。这主要是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表皮上的          以气体形式散失出来的,这个过程叫做               
(4)图中叶片的处理,不能形成对照组的是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③     D.叶片A和叶片B

科目 生物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泡菜是我国北方人民广泛喜爱的一种菜肴,但在腌制过程中,由于一些硝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会产生一定量的亚硝酸盐。某校自然科学课外研究小组为了了解泡菜在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及其高峰期出现的时间,以及泡菜在加热煮熟状态下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选1、2、3号容量相同的泡菜坛,分别加入0.6kg的新鲜莲花菜;
②再在坛中加满煮沸过的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
③封坛前分别测量各坛中液体未加热和煮沸后亚硝酸盐的含量;
④用水封坛,放在15~20°C环境中;
⑤以后每隔4天测量一次,直至泡菜腌熟能够食用为止,周期约为15天。
所得数据如下:

时间
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mg/kg)
未加热时
加热煮沸后
1号坛
2号坛
3号坛
1号坛
2号坛
3号坛
封坛前
0.15
0.15
0.15
0.15
0.15
0.15
第4天
0.6
0.2
0.8
0.6
0.2
0.8
第8天
0.2
0.1
0.6
0.2
0.1
0.6
第12天
0.1
0.05
0.2
0.1
0.05
0.2
第16天
0.1
0.05
0.2
0.1
0.05
0.2


请根据上述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用于发酵泡菜的微生物是,它与莲花菜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2)在该项研究中,要取同样处置的3只坛的目的是
(3)孙悟同学根据表中的数据,绘制了1号坛与2号坛内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见右上图),请你在表中补画出3号坛的变化曲线。
(4)根据曲线及表中的数据,你可以推理出什么结论?
(5)该项研究的设计存在着一个较明显的缺陷,你认为是什么?

人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但人在不同状态下从接受刺激到作出反应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某生物兴趣小组想测量喝酒前后的反应速度是否一样,以用来规劝司机不要酒后驾车。其步骤如下:

①如右图,测试者拿尺的上端,被测者将拇指和食指对准尺子下端的0刻度位置。
②被测者集中注意力,当看到被测者松开手时立即用手指抓住尺子,然后记下尺下落的高度。
③重复多次。
记录结果如下:

测量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尺下落的
高度(cm)
饮酒前
15
25
20
22
18
15
16
19
23
17
饮酒半小时后
28
30
25
27
32
30
31
33
27
26

(1)对被测者饮酒前进行测试的目的是
(2)根据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
(3)被测者从看到尺下落到抓住尺子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感受器是,眼球中感受光线刺激的结构是
(4)若过量饮酒麻醉了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上述反射活动还能完成吗?
(5)请你根据上述内容,谈谈你对饮酒驾车的看法:

生物学家研究发现,癌细胞的无限增殖受某调控基因的控制,该调控基因能激发所有动物细胞大量增殖,为探究该调控基因是存在于细胞质内还是细胞核内,科研人员做了以下实验设计。请根据以上思路,继续完成下列实验设计方案。
A.实验方案:(提示:癌细胞能传代培养,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如何观察细胞形态,不作实验设计要求)
①用胰蛋白酶分别处理宫颈癌细胞和小鼠的正常肝脏,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
②分别使单个癌细胞和单个肝脏细胞的细胞核与细胞质分离。
③取癌细胞核和肝细胞质形成重组细胞甲,取形成重组细胞乙。
④取两只培养瓶分别编号为甲、乙,各加入等量培养液。分别取数量的重组细胞甲和重组细胞乙,依次加入甲、乙两只培养瓶中,进行细胞培养。
⑤分别观察甲、乙培养瓶中的细胞形态。
B.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甲瓶中的细胞(或重组甲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则调控基因存在于中。
②若乙瓶中的细胞(或重组乙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则调控基因存在于中。
③若甲、乙两瓶中的细胞(或重组甲、乙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形态均发生明显变化,则调控基因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分析解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1
2
3
馒头碎屑或块
碎屑适量
碎屑适量
馒头块适量
唾液有无
2ml唾液
A
2ml唾液
是否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不搅拌
保温
37℃水浴保温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与1号试管形成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两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结果是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
(4)有的同学提出“除以上三个试管外,还要设置第四个试管,放入馒头块与清水不搅拌,其他处理均相同”。你认为这样设置(填“有”或“无”)必要。
(5)水浴温度保持在37℃的原因是
(6)若“加入碘液”步骤放在“保温”前,实验结果可能是;并简要说明理由:

小明做了观察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请你帮他回答问题:

试管
加入物质
控制条件
检验方法
1号
馒头碎屑+2 mL唾液
37 ℃水浴10分钟
加两滴碘液
2号
馒头碎屑+2 mL清水
37 ℃水浴10分钟
加两滴碘液

(1)该实验的实验试管和对照试管分别是试管。
(2)1号、2号试管经过充分振荡后,出现的现象分别是
(3)发生该现象的原因分别是:1号,2号
(4)本实验用37 ℃水溶,是因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