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兵十万。会有土寇②,自练乡兵与之角③。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州官使试于一村,沟洫④甫⑤成,水大至,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 ②土寇:土匪。 ③角:战斗。 ④洫(xù):沟渠。 ⑤甫:刚。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1)弗怠 (   )         (2)以是人多以书余(   )
(3)有土寇(   )         (4)州官使试于一村 (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
给下列句子划分一处停顿。
(1)以 是 人 多 以 书 假 余      (2)自 谓 可 使 千 里 成 沃 壤
甲文中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           ”与“            ”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
【甲】【乙】两文分别叙述了宋濂和刘羽冲的读书情形,你认为侧重点有何不同?并从他们读书的经验教训中,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公文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届山西中考)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③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释】①淡泊: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②淫慢:放纵,懈怠。③险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④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接触社会,对社会有益。
(1)请摘录一处你喜欢的对偶句,并简述理由。
(2)作者认为,做人、治学要想成功就不能 、不能 。(用原文词语填空)

(届山西中考)阅读下面课内和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①可以素琴②无案之劳形
(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谈笑有鸿儒②有仙则
(3)任选下面一句翻译。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是前后矛盾的。
B.本文以陋室为喻,将作者的志向和情操写得比较含蓄,这种写法叫做“托物言志”。
C.这篇铭文的韵脚是“ing”。
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从交往角度来写“陋室不陋”的。
(5)完善作者小档案。

姓名


梦得
朝代
唐朝
主要经历
参与了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②他积极参与了“古文运动”。
作品
《陋室铭》

(届山东德州中考)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澈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初中部 李传鹏输入
[乙]夜登华子岗,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句隹)。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也。——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与“夜登华子岗”中的“夜”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上使外将兵 B.其一犬坐于前
C.腰白玉之环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实欲界之仙都。 ②然中有深趣也。
B.①未复有能其奇者。 ②月上下。
C.①复与疏钟相。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焉。
D.①倘能我游乎? ②请吏夜归。
(3)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②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4)甲文中的“猿鸟乱鸣”和乙文中的“吠声如豹”都是写声音描写,其作用有何不同?
(5)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届山东滨州中考)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臣 诚 知 不 如 徐 公 美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王之甚矣/遮天
B.月之后/珠可历历
C.年之后/陈太丘与友
D.臣妻私臣/燕雀安知鸿鹄志哉

(3)从文中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

(届内蒙古通辽中考)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共12分)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①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②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注释:①聊:姑且(这里指随便)②贼:毁坏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射者中,者胜()
②杂然而前者()
③执而之()
④汝既不()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是以百姓勤于农植。
(3)甲文中的太守,乙文中的陶侃,他们都关心民生,甲文体现在 ,乙文体现在
(4)请联系实际,说说你心目中的好官还应该是怎样的?(答出两点即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