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兵十万。会有土寇②,自练乡兵与之角③。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州官使试于一村,沟洫④甫⑤成,水大至,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 ②土寇:土匪。 ③角:战斗。 ④洫(xù):沟渠。 ⑤甫:刚。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1)弗之怠 ( )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3)会有土寇( ) (4)州官使试于一村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给下列句子划分一处停顿。
(1)以 是 人 多 以 书 假 余 (2)自 谓 可 使 千 里 成 沃 壤甲文中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 ”与“ ”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
【甲】【乙】两文分别叙述了宋濂和刘羽冲的读书情形,你认为侧重点有何不同?并从他们读书的经验教训中,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魏公叔痤①病,惠王往问之。曰:“公叔病,即不可讳②,将奈社稷何?”公叔痤对曰:“痤有御庶子公孙鞅③,愿王以国事听之也。为④弗能听,勿使出竞⑤。”王弗应,出而谓左右曰:“岂不悲哉!以公叔之贤,而谓寡人必以国事听鞅,不亦悖⑥乎!”
公叔痤死,公孙鞅闻之,已葬,西之秦,孝公受而用之。秦果日以强,魏日以削。此非公叔之悖也,惠王之悖也。悖者之患,固⑦以不悖者为悖。
——《战国·策魏策》
【注】①公叔痤(cuó):魏相。②即:如果。不可讳:意为不幸去世。③御庶子:家臣。公孙鞅:即商鞅。④为:如果。⑤竞:同“境”。⑥悖:糊涂、昏聩。⑦固:原来。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愿王以国事听之也愿:
(2)秦果日以强日: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西之秦,孝公受而用之。读史可以使人明智,文段中惠王之“悖”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2分)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的一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不相同? ( )( )(2分)
A.以中有足乐者 | B.益慕圣贤之道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曾益其所不能(《孟子二章》) |
C.足肤皲裂而不知 | D.礼愈至 |
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遂至承天寺(《记承天寺夜游》)
E.同舍生皆被绮绣
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以下四句话中的加点词,哪一项与“腰白玉之环”中的“腰”的用法不同?( )(2分)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 B.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 |
C.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 | D.其岸势犬牙差互(《小石潭记》) |
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2分)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的“此”具体指的是哪些事情?(3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问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及,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高缭仕①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②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③陋之人也,四维④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⑤吾过,是以逐之也。”
[注] ①仕:旧称做官为仕。 ②夫子:晏子。 ③仄陋:狭窄浅薄。 ④维:维系。
⑤弼:纠正。解释选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2)时时而间进
(3)高缭之事夫子三年(4)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翻译句子。
(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2)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选文中邹忌和高缭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对你为人处世方面有什么启示?(4分)
阅读《隆中对》的选段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写出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国险而民附(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一组()(3分)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
B.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信义著于四海 |
C.国险而民附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
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
把“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译成现代汉语(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 。 请用原文的语句填写以下空白(2分)
①诸葛亮认为与曹操“不可与争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
②诸葛亮认为刘备在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 ___________”。 原文已(用“∥”)划分了三个层次,请你写出各层层意。(3分)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阅读《出师表》选段,完成练习。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事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解释加点字
臣本布衣()先帝不以臣卑鄙()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由是感激()在横线上填充原文句子并翻译。
作者文中强调本来的志趣的作用是什么?
有副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上联讲的是_____________的故事,下联讲的是_________________事情。宋代诗人陆游非常推崇诸葛亮的文章及为人,他用诗句称赞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用简洁的几句话评价一下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