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政治上,西欧各国深感在“华盛顿和莫斯科所控制的世界里”,西欧谋求生存的唯一出路是“设法使欧洲统一”,阿登纳、舒曼、莫内等西欧政治家都竭力主张建立“欧洲合众国”或“欧洲联邦”;在经济上,西欧各国也普遍感到光靠一国力量,无法改变经济一撅不振的局面,从而产生了经济联合的愿望。但是,西欧经济复兴和经济联合的最大障碍是严重缺乏资金——特别是缺乏美元,唯有美国提供资金才行。
——竺培芬《马歇尔计划》
(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欧国家接受马歇尔计划的原因。
材料二 法国不只是在政治和军事上与美国分庭抗礼,还试图打破美国在经济上对西方世界的垄断。且不说别的,单说戴高乐对法国经济的独立性就十分看重。对于美国的种种经济渗透,戴高乐表现得非常警惕,对法国经济的核心区域尽可能地严防死守。
——文天尧《新欧洲风云》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戴高乐时期的法国对美国的态度是什么?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材料三 法国国民议会2009年3月17日经过辩论和表决,通过了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的决定。法国总理在辩论开始前发表讲话说,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只是外交政策的一个“调整”,不牵涉法国外交战略改变,法国也不会因此而成为美国的“附庸”。一些反对派议员在发言中强烈反对政府决定,认为此举将影响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特殊地位与影响力”。部分执政党议员对此也提出异议,担心政府通过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争取加强在北约内部影响力的努力将得不偿失。法国总统萨科齐日前强调,此举不会影响法国的独立,法国由此可以全面参加北约决策,加强法国在北约内部的影响力,推动欧洲防务取得进展。
——《法国国民议会通过法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决定》
(3)依据材料三,简析法国重返北约的利与弊。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美苏从对峙走向缓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材料一:

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史记》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明史》
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有关史实,揭示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势。

阅读材料:
材料一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
材料二该时期内(宋朝)制度和文化也有了重大的发展。这一发展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尤其是商业的飞跃,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外贸的发展也反映了当时商业的繁荣,而且它也是推动当时商业革命的主要力量。……唐初人们尚轻视商业并试图限制其发展,但到了晚唐和宋朝时这种束缚就被打破了。……中国首次出现了聚集了大量人口的商业大都市,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些都市是商业中心而非政治中心。——费正清(美国)《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16世纪)这些私人的商业贸易垄断公司不但控制某些地区的贸易,进行殖民掠夺活动,也起到了为本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如英国、荷兰的东印度公司等。这些商业经营上的巨大变化导致了所谓“商业革命”的发生。商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商业资本的发展,成为“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马世力《世界史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时期“商业革命”的表现。
(2)材料一、二中“商业革命”与材料三中“商业革命”所产生的最终结果有何不同?
(3)简析宋朝的“商业革命”为什么未能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促成资本主义产生的因素,除了马克思所说的条件之外,还有)法权体系和意识形态所决定的、国家的商业本位的根本态度,欧洲古代,加以经过文艺复兴积累起来的科学技术,合理经营(包括复式簿记)的知识,宗教革命,尤其是16世纪英国宗教纠纷中对天主教的深刻憎恶所激起的崇尚节俭积累的清教徒的上帝选民意识。
——顾准《资本的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发展》
材料二历史学家黄仁宇说:“我只能推断,英国结束长达一个世纪的动荡后,在斯图亚特王朝的末期无意间开启通向现代发展的秘密之门,这一切纯属碰巧,而非刻意”。正如历史学家所言,英国是一个“原生自发型”的现代化国家,不列颠的崛起和现代化,是英国历史自然发展而远非外力强迫的结果,也是英国人在开拓世界市场的过程中自然完成的,以至于拿破仑将英国称为“小店主的国家”。
——《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
(2)英国“开启通向现代发展的秘密之门”的“钥匙 ”是什么?“这一切纯属碰巧”吗?试作解释。
(3)为什么英国被称为“小店主的国家”?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尔赛和约》签订后,西方政治家曾经这样建议“关于萨尔区的协定仍然有效……同时应当有一个附加条件,在同一时期内法国应与德国缔结一项条约,规定由洛林供应德国的铁矿,至少是战前数量的50%,作为交换条件,德国向洛林供应煤矿,其数量在考虑了萨尔区的产量之后,应与战前的供应总量相等。”
——凯恩斯《预言与劝说》
材料二法国外长舒曼提出: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的法德冲突。法国政府建议德法两国建立一高级联合机构管辖两国的煤炭、钢铁生产,该机构欢迎其他国家加入……这将改变本地区的命运,变过去的武器生产地和战争受害区为和平区。
——《舒曼计划》
材料三 2004年6月6日,在法国诺曼底阿罗芒什举行了纪念盟军诺曼底登陆60周年仪式,德国总理施罗德首次应邀参加了纪念仪式,受到世人的关注。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欧洲政治家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长达百年之久的法德冲突”主要指哪些冲突?舒曼的建议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哪些趋势?
(3)据近代以来法德之间关系的变化,谈谈你对国际关系发展的基本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同是中国人”以及由此产生的相互信赖极大地促进了随后台湾与中国大陆的经济关系的迅速扩大。正如台湾的一位谈判代表所说,台湾人和大陆人有“血浓于水的亲情”,并为彼此的成就而感到自豪。……据报道,1993年,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贸易额达到了144亿美元,2万家台湾企业在大陆的投资约在150亿-300亿美元之间。台湾越来越把注意力集中于大陆,其成功也日益依赖于大陆。一位台湾官员于1993年说:“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但到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大陆的廉价劳动力对面临着岛内劳动力短缺的台湾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主要的吸引力。
——(美)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材料二香港中评社2009年1月17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可以预料,奥巴马执政之初,将主要延续小布什第二任期的对台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内涵是,以保持台海局势的相对和平为直接目标,以反对两岸“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为措施,实现维护美国对两岸关系的介入和影响。
材料三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后举行的记者会上深情地说:“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我真心希望能有机会到台湾去走一走,看一看。我想到阿里山,想到日月潭,想到台湾各地去走、去接触台湾同胞。虽然我今年已经67岁了,但是如果有这种可能,到那时即使走不动,就是爬我也愿意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促使海峡两岸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对台政策。民主党人奥巴马当选总统后却延续了共和党人当政时期的政策,结合当时经济形势对其原因加以说明。
(3)你怎样理解材料三中温总理的一席话?1987年以来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的发展有哪些突出表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