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节选自《伤仲永》)
[乙]薛谭学讴(1)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2)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薛谭学讴》)
注:(1)讴:唱歌;(2)抚节:打着拍节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卒之为众人 卒:
②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至:
③未穷青之技 之:
④薛谭乃谢求反 反: 翻译句子:
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②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学习”,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
课外文言文阅读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昏暗)行乎?”
平公曰:“善哉!”
【阅读训练】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晋平公问于师旷曰②臣安敢戏其君
③孰与昧行乎④何不炳烛乎 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篇课文选自《》,作者是西汉时期的文学家。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1)邹忌修八尺有余()(2)徐公来,孰视之()
(3)时时而间进()(4)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翻译下列句子。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对邹忌评价不妥的一项是()。
A.从课文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谨小慎微而又谦逊的人。 |
B.他遇事冷静,能客观地分析、思考并得出结论。 |
C.表现出在政治上的深谋远虑和真知灼见。 |
D.他能将生活的小事和国事巧妙地结合,向齐王进言。 |
从邹忌的角度谈谈他能成功进谏原因?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减①十岁时,大将军②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③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佯吐污头面被褥,诈熟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纵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节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减:不足。②大将军:王敦。③钱凤:人名。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大将军甚爱之
A.久之,目似瞑 | B.今方来,吾欲辱之 |
C.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
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将军与钱凤商议谋反的事情,忘记了王右军在帐中睡觉,担心他们商量的计谋被右军听到了,为此感到大惊。 |
B.从“佯吐污头面被褥,诈熟眠”中可以看出王右军是一个机智聪明、沉着冷静的小孩。 |
C.王羲之以“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的自然坦然,不受世俗礼法的拘束,使自己成为了郗家的乘龙快婿。 |
D.郗太傅在王家子弟中选女婿,不选矜持之人,而选择自由散漫之徒,可见其选婿草率。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人未之奇奇:②恒置帐中眠 恒:
③既闻所论既:④丞相语郗信 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
(2)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贾逵旁听
贾逵年五岁,明惠过人。其姊韩瑶之妇,嫁瑶无嗣,而归居焉,亦以贞明见称。闻邻中读书,旦夕抱逵隔篱而听之。逵静听不言,姊以为喜。至年十岁,乃暗诵《六经》。姊谓逵曰:“吾家贫困,未尝有教者入门,汝安知天下有《三坟》、《五典》而诵无遗句耶?”逵曰:“忆昔姊抱逵于篱间,听邻家读书,今万不遗一。”乃剥庭中桑皮以为牒,或题于扉屏,且诵且记,期年,经文通遍。于闾里每有观者,称云振古无伦。门徒来学,不远万里,或襁负子孙,舍于门侧,皆口授经文。赠献者积粟盈仓。或云:“贾逵非力耕所得,诵经舌倦,世所谓‘舌耕’也。”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明惠过人()(2)不远万里()
(3)舍于门侧()(4)赠献者积粟盈仓()下列句中与“旦夕抱逵隔篱而听之”的“之”用法相同的是()
A.其姊韩瑶之妇 | B.左臂挂念珠倚之 |
C.何陋之有 |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翻译下面句子
贾逵非力耕所得,诵经舌倦,世所谓“舌耕”也。
译:贾逵是汉代著名学者,他从小聪明过人,这当然是很好的条件,但他所以能成为有学问的人,还有什么原因呢?请联系选文具体分析。
答:
文言文阅读。郑絪①
刘瞻之先②,寒士也。十许岁,在郑絪左右主笔砚。十八九,絪为御史,巡荆部商山③,歇马亭,俯瞰山水。时雨霁,岩峦奇秀,泉石甚佳。絪坐久,起行五六里。曰:“此胜概④,不能吟咏,必晚何妨?”却返于亭,欲题诗。顾见一绝,染翰尚湿。絪大讶其佳绝。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公戏之曰:“莫是尔否?”景拜曰:“实见侍御吟赏起⑤予,辄有寓题。”引咎又拜。公咨嗟久之而去。比回京阙,戒子弟涵、瀚已下曰:“刘景他日有奇才,文学必超异。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⑥一切,无异尔辈。吾亦不复指使。”至三数年,所成文章,皆辞理优壮。凡再举成名,公召辟法寺学省清级。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絪:念yīn。②刘瞻之先:指刘瞻的父亲,即刘景。 ③荆部商山:地名。 ④概:景象。⑤起:启发。⑥馔:念zhuàn,食物。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絪为御史()(2)公戏之曰()
(3)公咨嗟久之而去()(4)比回京阙()选出与例句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例句:公咨嗟久之而去
A.虽有千里之能 | B.执策而临之 |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D.无案牍之劳形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一切,无异尔辈。刘景成才的自身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中内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