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囊性纤维化病的系谱图。请回答问题:
(1)据图分析,囊性纤维化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Ⅱ-1和Ⅱ-2后代的再发风险率为___________,所以生育前应该通过遗传咨询和____________等手段,对遗传病进行监控和预防。
(2)囊性纤维化病是CFTR基因突变导致的人类遗传病,迄今为止,已经发现超过1000种可以导致囊性纤维化的CFTR基因突变,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的特点。其中的一些患者是由于CFTR基因缺失了三个碱基对,导致其编码的CFTR蛋白缺失了一个苯丙氨酸,苯丙氨酸的密码子为UUU或UUC,据此可推知基因缺失的序列为________。
(3)在正常肺部组织细胞中,细胞膜上的CFTR蛋白帮助氯离子转运出细胞。突变导致合成的CFTR蛋白____________改变,使其功能异常,导致细胞外水分_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患者的肺部黏液堆积增多,易被细菌反复感染。
(4)以上事实说明,基因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直接控制生物体性状。
(5)科研人员利用经过修饰的病毒作为___________,将正常的CFTR基因导入患者的肺部组织细胞中,这种治疗方法称为___________。
下图中图1表示某细菌的抗除草剂基因的部分片段,其中a、b、c分别表示该基因片段中特定的碱基对。图2表示该细菌细胞内DNA自我复制及控制多肽合成的过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真核细胞内,图2所示的①②③过程中发生在同一场所的是______(选填序号)。过程①的产物分子中只有一条单链是新合成的,因此这种合成方式被称为____________。过程②需要________催化mRNA合成。完成③时,一般在一条mRNA上会结合多个核糖体,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基因突变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若图1中基因位点a的碱基对变为,位点b的碱基对变为
,位点c的碱基对变为
,则其中位点________的突变对生物性状表现无影响。
(3)若将此抗除草剂基因转入大豆根细胞中,常用技术对抗除草剂基因进行扩增。欲检测转基因是否成功转入,应将转入目的基因的细胞培养在含__________的全营养固体培养基中。
豌豆素是野生型豌豆天然产生的一种抵抗真菌侵染的化学物质。研究表明,决定产生豌豆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但另一对等位基因B、b中,显性基因B存在时,会抑制豌豆素的产生。用两个无法产生豌豆素的纯种(突变品系1和突变品系2)及纯种野生型豌豆进行杂交实验,F1自交得F2,结果如下:
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以上信息,可判断上述杂交亲本中,突变品系1的基因型为________。
(2)为鉴别第Ⅱ组F2中无豌豆素的基因型,取该豌豆自交,若后代全为无豌豆素的植株,则其基因型为________。
(3)第Ⅲ组的F2中,无豌豆素豌豆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若从第Ⅰ、Ⅲ组的F2中各取一粒均能产生豌豆素的豌豆,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_。
(4)基因A和基因B与豌豆素合成关系如右图所示。由图可知,该性状是基因通过来实现的
果蝇的灰身对黑身是显性,控制体色的一对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眼色的一对基因H、h位于X染色体上。让一只灰身红眼雌果蝇与一只黑身红眼雄果蝇杂交;得到 F1有灰身红眼、灰身白眼、黑身红眼、黑身白眼四种表现型。请回答:
(1)写出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灰身红眼雌果蝇 __________ ;黑身红眼雄果蝇 __________ 。
(2)F1雌果蝇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从F1中选取一只灰身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灰身红眼雄果蝇进行交配,获得F2。若F2中只出现灰身红眼和黑身红眼两种表现型,则F1灰身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_________ ;若F2中出现了黑身白眼的类型,则F1灰身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_____________ 。
人体内环境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图甲、乙可以表示同一细胞的不同部分,也可以表示不同细胞的不同部分。请回答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及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有关问题:
(1)若甲和乙所表示的是同一细胞的不同部分,则该细胞是细胞;若甲分泌的是维持人体水分平衡的重要物质,则该细胞是细胞。
(2)若甲和乙表示不同细胞的不同部分,并且甲释放的物质被乙接受并引起乙发生如图的变化,则甲通过方式释放,甲、乙共同构成的结构称为。
(3)若甲和乙表示不同细胞的不同部分,环境温度降低时,由于乙的作用通过垂体导致甲的分泌活动加强,则甲表示的是细胞。
(4)若甲的分泌物质可以与侵入人体的病原体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则甲细胞应是;当同种病原体第二次侵入时,甲细胞主要由增殖分化形成。
为了验证“植物主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能够抑制侧芽生长”,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选取健壮,生长状态一致的幼小植株,分为甲、乙、丙、丁4组,甲组植株不做任何处理,其他三组植株均切除顶芽。然后乙组植株切口不做处理;丙组植株切口处放置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丁组植株切口处放置含有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
②将上述4组植株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
回答下列问题:.
各组植株侧芽的预期生长情况分别为:
甲组生长受抑制;乙组;丙组;丁组。
(2)比较甲组与乙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抑制。
(3)比较乙组和丙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对侧芽生长(有/没有)影响。
(4)比较丙组和丁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对侧芽生长起抑制作用的是。
(5)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侧芽发育受到抑制,而顶芽优先生长,这种现象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