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质玻璃管是化学实验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仪器,请分析下列实验(固定装置略)并回答问题。
Ⅰ、进行微量实验:如图所示,将浓硫酸滴入装有Na2SO3固体的培养皿一段时间后,a、b、c三个棉球变化如下表。请填写表中的空白:
棉球 |
棉球上滴加的试剂 |
实验现象 |
解释和结论 |
a |
|
棉球变白,微热后又恢复红色 |
|
b |
含酚酞的NaOH溶液 |
棉球变为白色 |
离子方程式: |
c |
|
棉球变为白色 |
该气体具有 (选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
Ⅱ、硬质玻璃管与其它装置结合完成定性或定量实验。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某铁矿石中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进行探究的装置。
实验一:铁矿石中含氧量的测定
(1)按上图组装仪器(夹持仪器均省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将10.0g铁矿石放入硬质玻璃管中;
(3)从左端导气管口处不断地缓缓通入H2, 后,点燃A处酒精灯;
(4)充分反应后,撤掉酒精灯,再持续通入氢气至完全冷却。
(5)测得反应后装置B增重2.70g,则铁矿石中氧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铁矿石中含铁量的测定
(1)步骤②和⑤中都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__。
(2)下列有关步骤⑥的操作中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
A.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再用待装液润洗
B.锥形瓶需要用待测液润洗
C.因为碘水为黄色,所以滴定过程中不需加指示剂
实验结论:推算铁的氧化物的组成,由实验一、二得出该铁矿石中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化学——选修有机化学基础](15分)
如下图所示,A、B、C、D、E、F、G均为有机物,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B分子中含有苯环,其蒸气密度是同温同压下密度的59倍,
B最多可以和
发生加成反应,B的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硝基取代所得的产物有三种。E和G都能够发生银镜反应。F分子中含有羟基和羧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聚合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各2分)A、B、C的结构简式:A为;B为;C为。
(2)(各1分)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反应③的反应类型是。
(3)(2分)G与银氨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2分)等物质的量的A与F发生酯化反应,所生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5)(2分)A的一种同分异构体与浓共热,也生成B和水,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C、D、E、F(A、B、C、D、E、F分别代表元素符号)六种短周期元素。元素A的原子半径在短周期中最小,元素C的单质在空气中含量最多,比
少一个电子层,E所在周期的各元素单质沸点变化如下图(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连续排列),B、C两种元素分别能与A形成等电子的
甲、乙两种分子,且两种
分子中各原子的个数见下表:
化合物 |
甲 |
乙 |
原子个数比 |
B:A=1:4 |
C:A=1:3 |
(1)元素F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2)分子甲的空间构型为,该分子中B的
原子轨道发生的是杂化。
(3)E单质属于晶体,E与A元素形成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4)D在F中燃烧的产物属于晶体,其晶体中与最近且等距离的
有个。
(5)C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氧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填“<”或“>”或“=”)。
(14分)常温下,将某一元酸和
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前两种溶液的浓度和混合后所得溶液的
如下表(设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实验编号 |
![]() ( ![]() |
![]() ( ![]() |
混合溶液的![]() |
甲 |
![]() |
![]() |
![]() |
乙 |
![]() |
![]() |
![]() |
丙 |
![]() |
![]() |
![]() |
丁 |
![]() |
![]() |
![]() |
请回答;
(1)仅依据甲组数据分析,的取值范围为。
(2)从乙组情况分析,是否一定等于
(选填“是”或“否”)。若
为弱酸,计算出该混合溶液达平衡时
电离常数
的近似值是(用含
代数式表示)。
(3)丙组混合溶液的原因是,该组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是。
(4)若把某离子水解的物质的量占某离子总物质的量的百分数叫做“水解度”,依据丁组数据,推知在该条件下的水解度是,该溶液中,水电离出的
是
。
(14分)
Ⅰ.A、B、C、D、E均为可溶于水的固体,组成它们的离子有:、
、
、
、
、
、
、
、
。分别取它们的水溶液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①A溶液与B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
②A溶液与C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
③A溶液与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盐酸;
④B溶液与适量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加入过量D溶液,沉淀量减少,但不消失。
据此推断它们是:A ;B ;C;D;E。
Ⅱ.有一瓶澄清的溶液,其中可能含有、
、
、
、
、
、
、
、
、
、
、
中的几种。取该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1)用pH试纸检验,表明溶液呈强酸性。
(2)取出部分溶液,加入少量及数滴新制氯水,经振荡
层呈紫红色。
(3)另取部分溶液,逐渐向其中加入溶液,使溶液从酸性逐渐变为碱性,在滴加过程中和滴加完毕后,均无沉淀产生。取部分碱性溶液加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4)另取部分上述碱性溶液,向其中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5)根据上述实验事实确定:①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②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
(15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一定浓度溶液滴入
溶液中得到蓝色沉淀。
甲同学认为两者反应生成只有一种沉淀;
乙同学认为这两者相互促进水解反应,生成一种沉淀;
丙同学认为生成和
两种沉淀。
(查阅资料知:和
均不带结晶水)
I.按照乙同学的理解溶液和
溶液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在探究沉淀物成分前,须将沉淀从溶液中分离并净化。具体操作为①过滤②洗涤③干燥。
Ⅱ.请用下图所示装置,选择必要的试剂,定性探究生成物的成分。
(1)各装置连接顺序为→→。
(2)装置C中装有试剂的名称是。
(3)能证明生成物中有的实验现象是。
Ⅲ.若和
两者都有,可通过下列所示装置的连接,进行定量分析来测定其组成。
(1)装置C中碱石灰的作用是,实验开始时和实验结束时都要通入过量的空气其作用分别是。
(2)若沉淀样品的质量为m克,装置B质量增加了n克,则沉淀中的质量分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