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在赞扬某位文学家时说:“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一部既是观察又是想象的书,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以下与这位文学家的写作风格相似的作品是
A.《巴黎圣母院》 | B.《大卫·可波菲尔》 |
C.《等待戈多》 | D.《老人与海》 |
有人评论一种经济现象,认为它有“可以实行分业之学理,使日趋精密;则佣工各尽其长,成物良而速”的优点,又有“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的缺点。这种经济现象开始盛行是在( )
A.18世纪末的英国 | B.19世纪末的美国 | C.1920年的苏联 | D.1930年的德国 |
18世纪的英国出现了一种“大众消费主义”。当时的“英国所独有的不是消费的欲望,而是大多数人消费的能力。……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使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事实上,时尚及其利用者提高了人们‘金钱准则’的水平。”造成上述消费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海外殖民扩张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 B.追求时尚是当时消费的主流 |
C.人们普遍存在着从众的消费心理 | D.工业革命导致生产效率和国民收入的提高 |
有人说,德意志帝国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下列引用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条文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
B.“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
C.“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
D.“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是国家元首” |
哥伦布是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的历史人物。作为开拓者,他“发现”了新大陆,使新旧两个大陆建立了联系;作为殖民者,他对美洲人民进行了野蛮的侵略和屠杀。“在他身上,既有新时代的光辉,又有旧时代的烙印”。其中对“有新时代的光辉”的理解,最恰当的是
A.促进了各地文明的交融 | B.体现了敢于冒险的精神 |
C.体现了社会转型的要求 | D.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
“公民大会每隔10天集会一次,20岁以上男性公民均可参加,讨论、解决国家重大问题,如战争与媾和、城邦粮食供应、选举高级官吏、终审法庭诉讼等。……五百入议事会的议员是用抽签方法从年满三十岁的公民中选出,10个部落各选出50人。这50人组成议员团轮流执行五百人议事会的职务。”上述叙述体现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有( )
①公民大会由选举产生,是城邦最高权力机构 ②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
③选举产生五百人议事会,体现了民主的原则 ④五百人议事会体现了轮番而治的原则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