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国民党五大与六大时党员地域分布比较 (%)》,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省别 |
五大 (1935年) |
六大 (1945年) |
省别 |
五大 (1935年) |
六大 (1945年) |
省别 |
五大 (1935年) |
六大 (1945年) |
| 江苏 |
4.7 |
0.9 |
陕西 |
1.8 |
5.3 |
山东 |
2.1 |
1.1 |
| 湖北 |
5.8 |
5.6 |
福建 |
2.2 |
6.7 |
山西 |
2.8 |
2.1 |
| 湖南 |
6.6 |
8.2 |
广东 |
25.4 |
9.4 |
贵州 |
1.4 |
3.9 |
| 四川 |
6.1 |
12.3 |
广西 |
3.1 |
7.3 |
热察绥 |
1.9 |
0.6 |
| 河北 |
3.9 |
0.8 |
云南 |
2.5 |
2.9 |
|
|
|
A.民众的参政热情降低 B.经济重心发生转移
C.国民政府统治中心发生变化 D.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 B.延缓了中国社会的半封建化的进程 |
| C.推动了中国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 D.改变了中国社会阶级力量的构成 |
下列关于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以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为重要条件 | B.受通商口岸的外商企业刺激而产生 |
| C.为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提供物质基础 | D.为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提供条件 |
洋务运动欲“自强”而不强的结局,从根本上看是因为()
| A.没有坚决反对西方列强的侵略 | B.创办的近代企业采用封建生产方式 |
| C.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生产关系 | D.西方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有关对洋务运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实践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 B.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 C.孕育出维新变法的新思想 | D.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形成 |
对洋务派经营的民用工业的准确表述是()
| 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进行生产的近代企业 | B.排斥利润、市场和价值规律 |
| C.对封建统治和列强侵略具有抵抗性 | D.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