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等待戈多》的面世以与传统戏剧风格迥异的荒诞剧的形式为贝克特获得了诺贝尔奖。这种荒诞剧的主题所反映的是
A.人的一生是痛苦的、绝望的 |
B.世界是荒诞的,现实是丑恶的 |
C.街头流浪汉、残疾者或精神病人的生活情形,他们每天都在等待 |
D.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中的失望、苦闷和迷惘 |
《从曼彻斯特到硅谷》中这样写道:“英国→西欧:比利时、法国→中欧:德国(包括奥地利)→东欧:俄国→日本。与法德同时的还有美国,这样的一条工业化浪潮扩散的路线是颇堪玩味的……为什么不是美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呢?难道比利牛斯山太高了吗?但阿尔卑斯山并不低。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这段话的含义是( )
A.地理位置影响工业革命的传播 | B.工业革命沿主要贸易线路蔓延 |
C.工业革命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 | D.代议制民主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
2009年,国际著名的投资家和金融学教授吉姆·罗杰斯说:“现在的中国越来越像资本主义,而美国反而变得越来越社会主义。”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90年代后两国关系显著改善 | B.不同经济模式相互借鉴和影响 |
C.全球化背景下利益休戚相关 | D.两国的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
二战后存在两种比较突出的现象,--是各类经济组织(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等)举行与经济有关的峰会(如G20峰会)大大增加,二是军事冲突此起彼伏(如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对此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经济区域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主流 |
B.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 |
C.一超多强格局遭受巨大挑战 |
D.和平与动荡并存成为当今世界形势的特点 |
某学者把苏联(俄)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回归理想的实验”应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农业集体化运动 | D.斯大林模式确立 |
1963年,法国政府拒绝接受由苏联、英国、美国签署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此后,法国又连续进行了数十次核试验。法国政府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出()
A.美国的霸主地位已经丧失 |
B.法国已成为对苏“冷战”的领导者 |
C.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
D.“冷战”格局下国际局势动荡不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