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斐逊说每个人都有两个祖国:“他自己的国家和法国”,以下成果最能体现其观点的是
A.英国《权利法案》 | B.美国1787年宪法 |
C.法国《人权宣言》 | D.美国的三权分立 |
1974年6月,在美国的一再倡议下,除爱尔兰之外的欧共体8国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北约15国首脑共同签署了被称为“新大西洋宪章”的“大西洋关系宣言”。宣言强调,美欧间要在“友好、平等和团结的精神”之上“保持密切的磋商、合作和相互信任”。对以上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宣言”是在西欧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上升的背景下发表的 |
B.美国力图通过此“宣言”,在欧洲实行战略收缩 |
C.发表此宣言的实质目的是要维护美国“一超多强”的超级大国地位 |
D.“宣言”发表后,美国成功地遏制西欧经济的崛起 |
阅读“世界工业生产相对份额(1750—1880年)”对比表,对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世界工业生产相对份额(1750—1880)(单位:%)
年份 |
1750年(%) |
1800年(%) |
1830年(%) |
1860年(%) |
1880年(%) |
英国[ |
1.9 |
4.3 |
9.5 |
19.9 |
22.9 |
美国 |
0.1 |
0.8 |
2.4 |
7.2 |
14.7 |
中国 |
32.8 |
33.3 |
29.8 |
19.7 |
12.5 |
A.制度创新是各国工业发展的共同原因 B.独立战争促进了美国工业的迅猛发展
C.闭关锁国造成了中国工业的严重落后 D.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工业领跑世界
“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禾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中人之家,朝炊夕负米而入者,项背相望也”。这段材料材料主要表明该地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 B.交通便利 |
C.小麦种植业较发达 | D.商业繁荣 |
“受18世纪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启发,法国政府在1795年用十进制的简便的米制取代了各地区不统一的度量衡。对革命的信徒来说,共和国标志着人类历史上一个新纪元的开始,在这个新时期内,科学压倒了迷信和愚昧。全国通用一种度量衡,法国就将更接近一个‘不可分裂’的共和国。……米制很快被科学家们广为接受。但是法国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坚持用原来的度量衡。”材料表明:
A.理性主义使政权得到巩固 | B.科学方法对知识阶层影响较大 |
C.民众仅从实用角度理解科学 | D.追求理性已成为社会共识 |
鲁迅于1898年从江南水师学堂肄业,后来他回忆说,“那时读书应试是正路,所谓学洋务,社会上便以为是一种走投无路的人,只得将灵魂卖给鬼子,要加倍的奚落而且排斥的”,“在这学堂里,我才知道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历史,绘图和体操。”(《呐喊自序》)这段回忆:
A.是文学创作,不具史料价值 | B.是作者臆说,理应不屑一顾 |
C.是真实经历,可供历史研究 | D.是个人生活,缺乏社会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