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杨奎松曾说:“历史研究有点像刑警破案,通过种种蛛丝马迹,深入发掘拓展,找到更多的线索,运用逻辑分析和推理,把所有能够掌握到的历史碎片串连拼合起来,最后组成一张相对完整的历史过程图,弄清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发生的经过情形以及原因何在等等,从而揭示一个过去不为人所知,或者被人误读的历史秘密。”这是说
A.历史研究是察觉未知的秘密 | B.历史研究是获得历史真相 |
C.历史研究是拼接历史与现实 | D.历史研究是追索历史原因 |
1981年5月,沈阳市皇姑区 名女青年自谋职业,创办麦香村个体小吃部,铁西区也有青年开办个体钟表修理部。辽宁省及沈阳市主要领导走访了这些个体工商户,对他们给予肯定和鼓励。这反映了当时( )
A. |
思想观念得到解放 |
B.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
C. |
工业结构发生转变 |
D. |
青年成为改革创新的主力军 |
1952年12月以后,北京等一些城市陆续出现蔬菜供应困难。对此,陈云指出:“蔬菜和其他副食品的供应问题,其意义绝不在建设工厂之下,应该放在与建设工厂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主要强调了( )
A. |
调整城乡关系的艰巨性 |
B. |
优化产业结构的必要性 |
C. |
保障人民生活的重要性 |
D. |
缓解粮食短缺的紧迫性 |
1939年6月,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除积极加紧生产以谋自给外”,各机关部队和所有公营企业的收支“不得于未报解中财经部以前,自行开支”,并“想各种办法节省”。此举旨在( )
A. |
促进军民团结 |
B. |
完善财经制度 |
C. |
巩固苏区政权 |
D. |
坚持长期抗战 |
1914年9月,北京政府颁布《商会法》,规定商会对各级地方官厅行文一律用“呈”“禀”,地方官厅对商会则用“令”“批”。该法一经颁布就遭到商界人士的强烈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
A. |
文言文与白话文使用的矛盾 |
B. |
愚昧观念与科学思想的斗争 |
C. |
改良思想与革命理念的碰撞 |
D. |
专制思想与民主观念的冲突 |
1842年,清廷拟照英军兵船式样造新船,“并以船炮图说,饬江苏、福建、浙江三省督抚详勘”。浙江巡抚认为现有旧船“虽不能争胜于外洋,尚可牵制于内港”,“与其务高大之名”,不若造“适用之船”,其他督抚亦有相似意见。道光皇帝遂决定“暂缓办理”。这反映出( )
A. |
因循守旧思想阻碍革新 |
B. |
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 |
C. |
中体西用思想影响广泛 |
D. |
清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