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研究人员用克隆猕猴创建糖尿病模型并探索该病的治疗方法。实验过程如下:将9只健康的克隆猕猴进行适应性饲喂2周后,随机分为甲乙两组。

(1)实验中对照组是      
(2)链脲佐菌素为一种广谱抗菌素,具有抗菌、抗肿瘤作用,其副作用为破坏动物体内的      细胞导致动物患上糖尿病。
(3)实验中主要监测血液中四项基本指标:①      、②血脂、③      和C-肽等物质的含量变化。
(4)血液中C-肽含量变化是诊断糖尿病类型的重要依据。1分子某前体蛋白在细胞的________处合成后。通过内质网以小泡形式运输到      ,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成1分子③和1分子C-肽,然后以      方式分泌到细胞外。
(5)饲喂12周后,收集乙组中某只猕猴24小时的尿液,经防腐处理后,取尿样2毫升加入1毫升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试管中      ,空腹情况下乙组猕猴仍能使①维持在正常水平,其体液调节过程是:                           
(6)实验中采用干细胞移植的方法治疗糖尿病猕猴。为追踪干细胞成活、分化等情况,研究人员设计了巧妙的方法:选用正常雄性猕猴作供体,将干细胞移植到雌性糖尿病猕猴体内,干细胞中的      作为追踪的标记物。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 DNA 粗提取的相关探究活动。具体步骤如下:
材料处理:称取新鲜的花菜、辣椒和蒜黄各2份.每份l0 g 。剪碎后分成两组,一组置于20℃、另一组置于一20℃条件下保存24 h
DNA 粗提取:
第一步:将上述材料分别放人研钵中,各加入l5 mL 研磨液,充分研磨。用两层纱布过滤.
取滤液备用。
第二步:先向6只小烧杯中分别注人 10mL 滤液,再加人20 mL 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
溶液,然后用玻璃棒缓缓地向一个方向搅拌,使絮状物缠绕在玻璃棒上。
第三步: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2 molLNaCl 溶液溶解上述絮状物。
DNA 检测:在上述试管中各加入4 mL 二苯胺试剂。混合均匀后,置于沸水中加热5 min ,待试管冷却后比较溶液的颜色深浅,结果如下表。

分析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该探究性实验课题名称是
(2)第二步中"缓缓地"搅拌,这是为了减少
(3)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分析。
①结论1:与20℃相比,相同实验材料在-20℃条件下保存, DNA 的提取量较多。
结论2:
②针对结论I.请提出合理的解释:
(4)氯仿密度大于水,能使蛋白质变性沉淀,与水和 DNA 均不相溶,且对 DNA 影响极小。为了进一步提高 DNA 纯度,依据氯仿的特性.在 DNA 粗提取第三步的基础上继续操作的步骤是:。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溶液使 DNA 析出。

遗传工作者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了一个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系谱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回答(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
(2)乙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
(3)如果II-4、II-6不携带致病基因.按照甲、乙两种遗传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请计算:
①双胞胎(IV-1与IV-2)同时患有甲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②双胞胎中男孩(IV-I)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女孩(IV-2)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慨率是

红细胞生成素( EPO )是体内促进红细胞生成的一种糖蛋白,可用于治逆子疗肾衰性贪血等疾病。由于天然EPO来源极为有限,目前临订、床上使用的红细胞生成素主要来自于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重组人红细胸生成素( rhEPO ),其简要生产流程如右图。
请回答:

(1)图中①所指的是技术。
(2)图中②所指的物质是,③所指的物质是
(3)培养重组 CHO 细胞时,为便于清除代谢产物,防止细胞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应定其更换
(4)检测 rhEPO 的体个活性需要抗 rhEPO 的单克隆抗体。分泌该单克隆抗体的细胞,可由 rhEPO 免疫过的小鼠 B 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癌细胞融合而成。

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关(由等位基因 Dd 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 Hh 控制),蟠桃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

亲本组合
后代的表现型及其他株数
组别
表现型
乔化蟠桃
乔化圆桃
矮化蟠桃
矮化圆桃

乔化蟠桃×矮化圆桃
41
0
0
42

乔化蟠桃×乔化圆桃
30
13
0
14

(1)根据组别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
(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甲组的杂交后代应出现种表现型,比例应为
(4)桃树的蟠桃果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 HH 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请补充有关内容。
实验方案:,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①如果子代,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②如果子代,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回答下列Ⅰ、Ⅱ题
Ⅰ.东海原甲藻(简称甲藻)是我国东海引发赤潮的澡种之一,研究甲藻光合作用的生理特征可为认识赤潮发生机理提供重要信息。
(一)某研究小组探究 pH 对甲藻光合作用的影响,设计了以下实验:

将生长旺盛的甲藻等量分成5组培养,各组甲藻 pH 分别设定为6.0、7.0、8.0、9.0、10.0,在黑暗中放置 12h ,然后在适宜光照等条件下培养,随即多次测定各组氧气释放量并计算净光合速率。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右图。
(1)本实验除了通过测定氧气释放量,还可以通过测定吸收量来计算净光合速率。
(2)黑暗放置过程中,藻液 pH 会有所变化,因此在测定氧气释放量前,需多次将各组 pH 分别调到,这是控制实验的变量。
(3)若甲藻长时间处于 pH10.0 条件下,甲藻(能、不能)正常生长繁殖,请据图分析说明原因:

(4)实验表明,甲藻光合作用适宜 pH6.0 ~9.0.但海水在该 pH 条件下,一般不会发生赤潮,原因是发生赤潮除了与 p 、温度、光照强度等因素有关外,最主要还与海水的有关。
(二)研究小组进一步探究了温度对甲藻光合作用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甲藻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为15°C~30°C,最适温度为25°C左右,当温度为9°C和33°C时,甲藻不能正常生长繁殖。请根据这些信息在右图中画出净光合速率随温度变化的示意曲线。
Ⅱ.棉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收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面蚜虫害进行检测,科研小组从某年6月10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调查。调查如下表:

(1)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
(2)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采用法。据表分析,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型,在(日期)左右棉蚜种群增长量最大。
(3)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不变、减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