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分析有关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研究发现,多种入侵植物的种子有光条件下的发芽率显著高于无光对照。紫茎泽兰是外来入侵物种,作为入侵的第一步,发芽应该与其强入侵力有关。科学家希望通过实验,探讨紫荆泽兰种子的光萌发机制是否和其他入侵植物相同,并且研究光照、温度如何共同影响紫茎泽兰种子的萌发。
实验材料及器材:紫茎泽兰种子(千粒重48mg);培养皿
实验步骤:
1、在培养皿内垫2层吸附足够量水的滤纸,每个培养皿内装入40粒种子。
2、控制不同组别培养皿的光照处理为:
A组:黑暗;B组:铝箔纸覆盖(可见光范围内,铝箔纸覆盖的透光率为0.23%);C组:全光照
3、上述A、B、C三组培养皿中种子的处理方式为:
1-3号培养皿为25℃;4-6号培养皿为5℃;7-9号培养皿为-20℃。
例如A1、A2、A3: 25℃; A4、A5、A6:5℃;A7、A8、A9:-20℃。
4、以子叶展开为正常发芽标准,对种子发芽进行统计,当连续3天无新发芽种子出现,即视为发芽过程结束。
1.根据实验背景和实验目的,提出本实验的假设                                    
2.A组中每一个温度条件下都设置3个培养皿的目的是                            
实验结果:
记录各培养皿内种子的发芽数为:

培养皿号
发芽数(粒)
培养皿号
发芽数(粒)
培养皿号
发芽数(粒)
A1
11
A2
12
A3
13
A4
11
A5
11
A6
14
A7
0
A8
0
A9
0
B1
24
B2
25
B3
23
B4
23
B5
24
B6
24
B7
0
B8
0
B9
0
C1
25
C2
24
C3
25
C4
25
C5
24
C6
24
C7
0
C8
0
C9
0

3.将以上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处理,并用柱形图直观表示各种处理方式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4.分析以上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5.就本实验研究结果,提出有效控制紫茎泽兰种子萌发从而防治其入侵的方法:          
6.关于紫荆泽兰种子的萌发,该实验研究并未结束,请你提出可以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探究将有油渍、汗渍、血渍的衣物洗净的办法 人工湿地的作用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右图为真核细胞中DNA分子复制图解,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过程发生在期。
(2)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它是由一分子____________、一分子______________和一分子______________所组成。
(3)图中1示意的过程是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___________,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把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4)图中2示意的是以母链为模板,按照______________原则进行子链合成,参与此过程的酶是

请仔细观察下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是某动物细胞的细胞分裂,其中A图是分裂期。B图是
分裂期。
(2)A图所示的细胞中有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B图所示的细胞中有对同源染色体。
(3)A图所示细胞代表的动物体内有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B图所示细胞代表的动物体内有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4)A、B两图所代表的动物(是、不是)同一种动物,理由是

提高光合速率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光合作用过程需要许多酶的催化作用,科学家通过对有关酶及相关基因的研究,在野生植物体内找到了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基因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得到了某种转基因作物。某高二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装置开展了对该转基因作物光合强率测试的研究课题。请分析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⑴要测量植物的真正的光合速率,可以用此装置实验测得的
来表示。在植物体内,氧气产生于中,在中消耗;还原氢产生于(具体场所),消耗于(具体场所)。
⑵第一步:测定植物的细胞呼吸强度,方法步骤:
①甲装置的D 中放入,乙装置中的D 中放入,装置乙作为对照。
②将装置甲、乙的玻璃钟罩,放在温度等相同的环境中。
③30分钟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和刻度。
⑶第二步:测定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方法步骤是:



实验
装置
实验30分钟后红墨水滴移动情况
测定植物呼吸速率
甲装置
(填左移或右移)1.5厘米
乙装置
右移0.5厘米
测定植物净光合速率
甲装置
(填左移或右移)4.5厘米
乙装置
右移0.5厘米

⑷实验数据:实验操作30分钟后,记录甲装置红墨水滴移动情况:
⑸假设红墨水滴每移动1 cm,植物体内的葡萄糖增加或减少1 g,那么该植物的细胞呼吸速率
(分解葡萄糖速率)是g/h。白天光照15小时,一昼夜葡萄糖的积累量是(不考虑
昼夜温差影响)。

某校高二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含反应室和注射器两部分),用于测量H2O2酶催化H2O2反应放出的O2含量。他们提前制作了大小相同、干燥程度一致的圆形小滤纸片若干,然后开展了如下实验:

①制备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动物肝脏研磨液;
②将8片圆形小滤纸片在肝脏研磨液中浸泡后取出,并贴在反应室上侧的内壁上(如图所示);
③向反应室内加入新配制的10mL3%H2O2溶液(如图所示);将装有2mL清水的注射器内残留的空气排出后,用注射器针头扎透反应小室的橡皮塞,使反应小室与注射器相通,记下此时注射器上液面的刻度。
④将反应小室旋转180°,使圆形滤纸片与H2O2溶液混合;

⑤每隔30秒读取并记录注射器针筒液面的刻度一次,共进行2分钟。
⑥将圆形滤纸片的数量改成6片,重复②→⑤,进行第二组实验。
⑦将圆形滤纸片的数量改成4片,重复②→⑤,进行第三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酶促反应速率与的关系。
⑵对步骤⑤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后,绘制出了右上曲线图a。那么预期第三组实验的曲线大致应该是怎样的?请在原图中添画该曲线并命名为b。
⑶上述实验如果要获得更多的气体,在不改变溶液体积的条件下,可采取的方法是
,请在原图中添画该曲线并命名为c。
⑷如果上述三组实验的结果均无明显差异,这可能与酶的什么特性有关?。需如何改进实验?
⑸如果利用上述实验材料和装置研究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应如何控制相关变量?


⑹该组同学还做了如下图所示的相关实验,由图中可推知H2O2酶的活性除温度外还受到pH值的影响,当pH从5上升到7,酶活性的变化过程是;从图示曲线我们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图1是两种高等生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拼构)图。图2—图4是图1中部分结构的放大,据图回答。(请在[ ]内填图中标号,在上填适当内容的文字。)

⑴图中的结构1-16中不应该出现的是[]和[];可能含有色素的结构是[ ];结构16与[ ]的形成有关;组成结构14的化学成分主要是
⑵蓝藻与该图1细胞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差别是
⑶与图1中B图(修改正常后的)细胞相比,蛔虫的细胞内肯定没有的结构是[ ]等(至少填3个)。
⑷图2、3、4所示在结构上的主要共同点是。图2结构中增加膜面积的方式是,而图3中却是以来增大膜面积。
⑸若图1中左图为人体的甲状腺细胞,其细胞中碘的浓度远比血浆中高,这说明该细胞吸收碘是通过的方式。决定甲状腺细胞具有这一功能特点的结构是[ ]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