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1949年到1960年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根据所学史实判断下列对1952年粮食产量上升和1960年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1952: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1960:自然灾害 |
| B.1952: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1960:“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 C.1952:互助合作运动开展;1960:“八字方针”的提出 |
| D.195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1960: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自然灾害 |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20世纪60年代写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的“会”是指
( )
| A.中共一大 | B.中共三大 | C.八七会议 | D.遵义会议 |
遵义会议后,红军攻克娄山关,毛泽东填写了《忆秦娥•娄山关》一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这一词句的理解,最贴近其历史寓意的是
| A.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从此一路坦途 |
| B.遵义会议,中国革命经历了生死攸关的转折 |
| C.中国革命在此前彻底失败,必须从头再来 |
| D.革命道路漫长而艰巨,前途不容乐观 |
《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 (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 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
| A.甲午战争爆发 | B.中华民国建立 |
| C.抗日战争爆发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全国性的胜利”指的是( )
| A.国民政府的胜利 | 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
| 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
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
| 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 | B.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
| C.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 D.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