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外交活动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国际事务中,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更离不开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与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1分)为建立新型的国际关系,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什么原则?(1分)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材料二 1972年2月,尼克松乘坐的飞机缓缓降落在中国北京的机场。尼克松走下舷梯,离地面还有三四级台阶时,就向前来迎接的周恩来伸出手。两位领导人紧紧握手达一分钟之久,周恩来诚恳地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
——岳麓书社《政治文明历程》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1分)促成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
材料三 中国外交活动大事年表(节录)
1981年 中国当选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人权委员会成员国
1988年 中国成为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并于次年首次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1996年 中俄等五国元首在上海会晤,确立了定期会晤的“上海五国机制”,后来发展为上海合作组织
2001年 我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14年 我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峰会围绕“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积极探讨建立符合地区特点的安全合作新架构。”
(3)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在新时期参与国际事务的主要表现。(2分) 为了争取中国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中的有利地位,你认为中国应怎样应对?(2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犹太人被剥夺了公民身份;不得经商,不许担任公职,不能从事教师职业,限制从事自由职业;不得参军;严禁与雅利安人通婚;商店拒绝向犹太人出售商品。法西斯分子还对犹太人发动突然袭击,捣毁他们的住宅和商店,强迫他们清扫街道。
材料二:1970年12月,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来到华沙犹太人死难纪念碑前跪下,表示沉痛哀悼、负疚和赎罪。
回答:
(1)材料一所述现象出现在哪国?当时该国是什么性质的政权?
(2)勃兰特为什么要下跪?这说明了什么?

为以下图片填写说明:

1.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本材料引自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一部法律:
根据本章程批准、制定或颁布的一切公平竞争法则、协议和执照,均需包括以下条件:
(1)雇员组织起来进行集体谈判或出于互助互卫的目的而采取其他协同一致的行动时,不应受到雇主及其代理人的干涉、约束和压迫。
(2)雇主应遵守经总统批准、规定的最高工时、最底工资和其他雇佣条件。
材料二:每周增加几美元的工资,更好的分配工作,工作日短一些,就会使我们数百万工资收入最低的工人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能为工农业产品支付几千亿美元的实际买主……大量失业所造成的思想混乱才是我们最沉重的负担,它是对我们的社会秩序的最严重的精神威胁。——《罗斯福选集》
材料三:我们惟一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会使我们由后退转而前进所需的努力陷于瘫痪的那种无名的、没有道理的、毫无根据的害怕。——罗斯福总统的首次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
回答:
(1)材料一出自哪部法律?这部法律的实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体现出罗斯福站在哪一阶级的立场上?他实施新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美国感到“恐惧”、“害怕”的是什么?
(4)材料三这段话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

下图是1927年德国的一幅漫画。读图后请回答:

(1)1927年的资本主义世界正处于什么时期?
(2)从漫画中反映的问题看,它预示着什么?
(3)后来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什么现象应验了这一预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图情景发生在20世纪的美国。

材料二:“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大批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1933年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
回答:
(1)上图反映了当时美国发生的什么社会现象?
(2)发表上述演说的总统是谁?
(3)针对“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这位总统采取了什么措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