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伴随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建设等活动,中国共产党无疑是一盏明亮的指路明灯。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才迎来胜利的曙光,中华民族开始重绘曾经的辉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北师大版八上历史课本
材料



图1

 



图1

 

二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章程》
材料三“世界是多向度发展的,世界历史更不是单线式前进的。中国不能全盘照搬别
国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否则的话不仅会水土不服,而且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
(1)请分别指出材料一中所示三幅图片所代表的党的三次会议的历史地位。
(2)据材料二,请写出第一次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的会议名称,奠定了邓小平在党内领导核心的会议名称及其意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历史,中国共产党不全盘照搬他国经验而走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分别是什么?
(4)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作用有哪些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欧盟的成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学习。
(一)走进人与自然和谐历史

(1)图一、图二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产物。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居住图一、图二房屋的原始居民分别是谁?请说明出现这两种不同房屋结构的主要原因。
(二)认识人与自然和谐事例
(2)先秦时期(即秦朝建立以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大自然作斗争,积极改造自然、利用自然。治理水患就是改造自然的重要措施之一。请将远古时期和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治理水患的成功范例各举一例。
(三)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有和谐就有不和谐。试举出一个现实生活中人与自然不和谐发展的事例。
(4)反思古人的做法与主张,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上,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近代以来,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仁人志士们为实现强国之梦不断汲取先进思想,不断探索民族复兴之路。根据下列图片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一的作者是谁?该书体现了作者的什么主张?后来哪一派别实践了这一主张?
(2)材料二是谁的译著?请你推断他是哪一政治派别的代表人物?( 1分)这一派别领导的政治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1 分)以其为指导思想的革命具有怎样的历史功绩?
(4)以材料四为主要阵地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高举的两面大旗是什么?
(5)材料一至材料四反映出近代前期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试概括这一历程的特点。
(6)上述材料中各阶级的探索结果怎样?给我们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材料二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为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材料三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调查报告:无辜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被集体杀害,总共有30多万人丧生。
(1)材料一叙述的“夺我东三省”局面发生在哪次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蒋介石采取了什么政策?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样的抗日主张?大敌当前,中国共产党奔赴抗日前线,写出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名称。
(3)材料三控诉的是日本法西斯制造的什么事件?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针对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一人间惨剧真相的事实,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5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发出外交邀请信函,有10个国家应邀参加伦敦博览会,这被确认为现代意义上的首届世博会。直到今天,世博会已经成为全球规模的盛会。
——引自中广网《回顾1851年英国伦敦首届世博会》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已超出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
材料三:工业革命以来一些工业发展的城市和工矿区人口密集、物流量大,煤的燃烧量急剧增加,大气污染的环境问题不断发生。如1873、1880、1882、1891、1892年,英国伦敦多次发生可怕的有毒烟雾事件……近乎残酷的空气治理法案随之而来,让伦敦走上了铁腕治污的救赎之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分析,英国为何能首先举办世博会?
(2)根据材料二,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说明在社会生产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什么问题?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
材料二:英国想当世界霸主,做的是海洋文章。……在其海洋称霸的3个世纪中,英国获得了遍及全球的海外殖民地,面积比它本土大150倍。这大大扩充了海外贸易,由此也刺激了英国本土的经济发展……引导了英国先于欧洲任何国家的工业革命。……大英帝国崛起了,英国骄傲地称自己是“日不落帝国”。
----摘编自张炜《大国之道·船舰与海权》
材料三:美国的出现只有230年的历史,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独创性的发展道路。这个新兴的工业国家以重大科技发明为基础,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成为拥有50个州、3亿多人口的名副其实的大国。
——《大国崛起》
材料四: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日本就按自己的节奏改变了自身。以前它是个前工业时代的封建社会,到19世纪末期,新日本——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成为一个正在上升的帝国。它很快将成为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
——《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欧洲通过哪些途径“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
(2)根据材料二,概括促使英国崛起的重要因素。(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演绎的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在政治、经济方面的表现分别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归纳分析美国与日本的大国兴起历程中的相同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