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Na2CO3溶液呈碱性。
【对固体猜想】猜想Ⅰ.全部是NaOH;猜想Ⅱ.全部是Na2CO3;猜想Ⅲ.Na2CO3和NaOH的混合物。
【实验和推断】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如下方案探究:
(1)操作①除了用烧杯外,还用到的仪器是 ,它在操作①的作用是 。
(2)甲同学加入的A溶液是盐酸,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钠 (填“已经”或“没有”)变质,有气泡产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乙同学加入的A溶液是澄清石灰水,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白色沉淀为 (填化学式),该实验 (填“能”或“不能”)说明样品中有氢氧化钠。
(4)丙同学加入的A是氯化钙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产生,现象b无色酚酞不变红色,则猜想 成立。
为了对一包放置很久的干燥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进行探究,小凡提出了两项探究任务:
(1)探究干燥剂是否失效;
(2)探究失效的干燥剂的主要成分是否是氢氧化钙。
他设计了以下的探究方案:
问题与猜想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干燥剂是否失效 |
取样品放入试管中加适量的水,触摸试管壁。 |
干燥剂失效 |
|
(2)失效的干燥剂中含有氢氧化钙 |
加水充分搅拌、过滤后,用pH试纸测其溶液的pH值 |
有氢氧化钙 |
你认为探究(2)是否严密?请说明原因
。你认为以CaO为主要成分的干燥剂在空气中放置久了,除能转化为Ca(OH)2外,还可能转化为,请简单说明验证的思路。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共同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的有关实验。
1)甲同学将所学气体制取的知识整理如下,请你帮助他完成相关内容。
① 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b。
② 甲同学若选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他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下同),如果他想得到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③ 甲同学若选用B装置来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 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则实验室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2)乙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右下图所示),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的性质。
① 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Ⅱ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填序号)。
a.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b.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② 当打开K2、关闭K1时,利用I、Ⅲ装置可以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某实验小组对“载人宇宙飞船或潜水艇中一般都要安装盛放过氧化钠(Na2O2)颗粒的装置”感到非常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是否为一种制氧剂?与人呼出的哪种气体发生反应?
【查阅资料】① 人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N2、O2、CO2和水蒸气等。
② CO2 + 2NaOH=Na2CO3 + H2O。
【提出猜想】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N2或CO2或水蒸气反应并生成氧气。
【进行实验】
实验Ⅰ:验证过氧化钠与氮气反应并生成氧气。
(1)实验操作如右图所示。
(2)实验现象及结论:观察到________现象,
判断过氧化钠与氮气没有发生反应。
实验Ⅱ:验证过氧化钠与水蒸气反应并生成氧气。
(1)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其中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变化。
A BC
(2)实验现象及结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过氧化钠与水蒸气发生反应并生成氧气。
实验Ⅲ:验证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并生成氧气。
(1)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提示:C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可能未反应的二氧化碳)
A B C D
(2)实验记录
实验操作 |
主要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及解释 |
|
① |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向装置中加入药品。 |
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
|
② |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A装置中缓慢加入稀盐酸。 |
A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C装置中有气泡出现。 |
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③ |
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在D内进行检验。 |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并生成氧气。 |
【实验反思】
(1)根据实验Ⅱ和Ⅲ,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或水蒸气反应后,还产生了另一种物质,该物质是_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
(2)某同学对实验Ⅲ的设计提出疑问:该实验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反应,你认为他的理由是________。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b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已集满的方是。
(3)实验室若用装置B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某活动小组对教材中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实验并不太满意,于是决定进行创新设计。经查阅资料得知:甲酸(HCOOH)在浓硫酸催化及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水,实验室常用此方法制取一氧化碳。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设计了一氧化碳的制取、可燃性及还原性的综合实验方案(如下图)。
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及实验装置图,完成下面相关各项。
①写出实验室制取一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②写出A、B、C各处的实验现象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现象 |
化学方程式 |
|
A |
||
B |
||
C |
③说出你对该实验设计的评价(优、缺点),并阐述你的观点:
。
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某同学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编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 |
分别在试管A、B中加入 5 mL 5%(溶液浓度) H2O2溶液,各滴入2 滴相同浓度的CuSO4溶液。待试管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试管A放入盛有5℃左右冷水的烧杯中浸泡;将试管B放入盛有40℃左右热水的烧杯中浸泡。 |
试管A中不再产生气泡; 试管B中产生的气泡量增大。 |
② |
另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5mL 5%H2O2溶液和5 mL 10%H2O2溶液 |
试管A、B中均未明显见到有气泡产生。 |
(1)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①的目的是。
实验中滴加CuSO4溶液的目的是。
(3)实验②未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为了帮助该同学达到实验目的,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用实验中所提供的几种试剂)。
(4)对于H2O2分解反应,Fe2(SO4)3溶液也有一定的催化作用。为比较Fe2(SO4)3和CuSO4溶液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如图所示,同学们分别从定性和定量角度进行了比较。
①定性分析:如图甲可通过观察,定性比较得出结论。
②定量分析:用图乙所示装置做对照试验,实验时均以生成40mL气体为准,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
(5)通过对上述实验过程的分析,在实验设计时,要考虑_________方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