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联。
(1)下列生活用品是用有机合成材料制作而成的是 (填序号)。
A.陶瓷杯 B.不锈钢碗 C.塑料盆 D.玻璃茶壶
(2)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需要摄取较多的蛋白质。下列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
(填序号)。
A.大豆 B.西红柿 C.橙子 D.玉米
(3)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 有关;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 有关。
(4)用洗涤剂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 作用。
(5)今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二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七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2014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能源”(Water and Energy) 。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下图表示某市饮用水的净化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 。
②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③ClO2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可以用来代替Cl2进行自来水的消毒。制取ClO2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
(其中, 表示钠原子,
表示氯原子,
表示氧原子)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现有一包粉末,已知它们可能由Na2SO4、CuCl2、Na2CO3、KN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学生的实验过程记录如下:
(1)白色沉淀A的化学式为________,无色气体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2)由上述实验记录推断:原粉末中一定不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色溶液B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 __。
(4)KNO3是化学肥料中的_________(填:氮肥、磷肥或复合肥料),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价。
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t1℃时,A、B、C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用“>”、“<”或“=”表示),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物质是。
(2)t2℃时,将A、B、C各25 g分别放入100g水中,能形成饱和溶液的物质是,将其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两种方法有、。
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认识燃烧,科学地利用和控制燃烧,使燃烧为人类服务是十分重要的。
(1)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是燃烧的首要条件,另外两个条件分别是:;。
(2)下面是验证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图。
已知木炭是一种可燃物。请验证:木炭发生燃烧的另外两个条件中,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燃烧(两个条件须分别验证),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才能燃烧。
某化学实验小组已经在完成气密性的检查后为你填装好了药品,并在整个装置中充满了氮气。
请你继续设计实验步骤完成后续探究,要求实验过程中不得拆、装仪器。
步骤 |
操作 |
预计现象 |
得出的结论 |
① |
a |
澄清石灰水 b |
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
② |
盖灭酒精灯,待仪器恢复到常温 |
||
③ |
打开活塞, c |
A中有气泡产生,C中石灰水 d |
e |
④ |
点燃酒精灯加热,继续通氧气 |
木炭燃烧,澄清石灰水 f |
g |
(3)①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装置B在“盖灭酒精灯,待仪器恢复到常温”这一步中的作用是。
③小华同学认为,x处的气体不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去,大家经讨论后认为很有道理,你认为其中的道理是:。
请认真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2008年9月,中国爆发三鹿婴幼儿奶粉受污染事件,导致食用受污染奶粉的婴儿产生肾结石病症,其原因也是牛奶中含有三聚氰胺。
材料二:在奶制品行业中,通常利用氮元素来衡量蛋白质的含量(合格奶粉的氮含量在2.8﹪左右,蛋白质平均含氮量在16﹪)
材料三:三聚氰胺的性状为纯白色单斜棱晶体,化学符号为(C3N6H6),无味,常压熔点为354℃(分解),升华温度为300℃。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极微溶于热乙醇,不溶于苯、醚和四氯化碳等物质。低毒性,在常温情况下化学性质稳定,但在高温下可能会分解放出氰化物(有毒)。
(1)请你写出组成三聚氰胺元素的名称,三聚氰胺也被人称之为“蛋白精”,价格便宜。牛奶和奶粉添加三聚氰胺,主要是因为能冒充蛋白质。试解释三聚氰胺能冒充蛋白质的原因。
。
(2)为安全起见,一般采用三聚氰胺所制造的食品都会标明“不可放入微波炉使用”。试解释原因。
(3)请你写出关于三聚氰胺的一条化学性质。
(4)“食品安全无小事”由“三鹿奶粉婴幼儿受污染事件”,你对避免此类事件有何建议(回答一点即可)。
过滤是一种净水的方法,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与水分离开来。如右图是过滤操作示意图,请指出错误,并加以改正。
1、
2、
3、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食盐水、蔗糖水、井水(硬水),它们都是无色透明的,请你利用生活中的方法设计实验将它们一一鉴别开。(写出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实验步骤:
现象: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