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 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于畎亩         发                (2)法家士                  
(3)负曳屣         箧                (4)衾拥覆                          
(5)白玉之环       腰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乙文中,作者描绘了“同舍生”奢华的穿戴,这样对比写的用意是:          
【甲】【乙】两文都谈到了成才的要素,请比较二者的异同。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公文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①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②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③食盐。食已口爽④,返为其患。
【注释】①更:改变。②缘:因为。③空:空口。④口爽:口味败坏。
下列句中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至于家(愚人) B.更为盐(增加)
C.况多也(再) D.为其患(通“反”)

翻译下列句子。
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这则短文说明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yuān chú),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于是鸱(chī)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相而吓我邪?”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①惠子梁 ( )    ②于是惠子( )
③搜于中三日三夜( )    ④非梧桐不(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其名为鹓鶵

A.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 B.其间千二百里
C.竭其庐之入 D.其真无马耶

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于 是 鸱 得 腐 鼠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今子欲以子之梁国相而吓我邪?(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篇文章给我们什么启迪?(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段,完成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上①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②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③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注释】①上:唐太宗。②致治:治理国家到达大治。③正:只。
解释划线的词。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也(2)上
(3)执而临之(4)可诬一世之人
翻译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两文反映的都是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甲文采用了的写法,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揭露了统治者。而乙文中,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是
针对乙文中唐太宗“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晋太和中,广陵人杨生畜一狗,甚爱怜之,行止与俱。后生饮醉,行大泽草中,眠,不能动。时方冬月燎原,风势极盛。犬乃周章①号唤,生醉不觉。前有一水坑,狗便往水中,还,身洒生左右草上。如此数次,周旋跬步②,草皆沾湿,火免焚。生醒,方见
尔后生因暗行,堕空井中。狗呻吟彻晓。有人经过,怪此狗向井号,往视,见生。生曰:“君可我,当有厚报。”人曰:“以此狗与我,便当相出。”生曰:“此狗曾活我,不得相与,余即无惜。”人曰:“若尔,便不相出。”狗乃引颈视井生知其意乃许焉。乃路人云:“以狗相与。”即而出之,之而去。却后五日,狗夜走还。(选自《搜神后记》)
【注】①周章:急得团团转。②跬步:半步。
下列划线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狗便往水中录毕,送之
B君可我。远海门
C乃路人云此中人
D火免焚数八层
下列划线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身洒生左右草上计日
B生醒,方见物外
C系之去结友
D 堕空井中所欲有甚生者
按要求回答问题。
(1)用“/”断句,只划两处。
狗 乃 引 颈 视 井 生 知 其 意 乃 许 焉
(2)用现代汉语翻译。
甚爱怜之,行止与俱

根据选文回答。
(1)从哪些事情可以看出这是一只神奇的狗?请概括回答。

(2)文中哪一处细节突出地表现了杨生对狗的“甚爱怜之”?(用原句回答)

古文阅读
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闻一医家术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其迎求溢户,酬应不暇。偶一求药者既去,走而告之曰:“临煎加锡一块。”原礼心异之,问其故。曰:“此古方尔。”殊不知古方乃饧字,饧即糯米所煎糖也。今之庸医妄熟谙古方,大抵不辨锡饧类耳!
注:①迎:迎接他出诊的人②饧:读táng,同“糖”。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1)明名医戴原礼至京 (2)一医家术甚高
(3)而告之曰(4)偶一求药者既
翻译句子。
原礼心异之,问其故。
谈谈文中“医家”是怎样一个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