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①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②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③食盐。食已口爽④,返为其患。
【注释】①更:改变。②缘:因为。③空:空口。④口爽:口味败坏。下列句中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至于他家(愚人) | B.更为益盐(增加) |
C.况复多也(再) | D.返为其患(通“反”) |
翻译下列句子。
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这则短文说明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措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解释下面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①与臣而将四矣②长跪而谢之曰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A.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B.以君为长者,故不措意也 |
C.徒以有先生也 | 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唐雎说“与臣而将四矣”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表现了他什么精神?
古文阅读
【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④假借⑤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⑥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⑦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⑧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⑨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选自《荆轲刺秦王》)
【注释】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②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③陛:殿前的台阶。④少:通“稍”。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谅”的意思。⑥揕:用刀剑等刺。⑦绝:挣断。⑧还:通“环”,绕。⑨郎中:宫廷的侍卫。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
A.以头抢地耳 | B.长跪而谢之曰( ) | C.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 D.使毕使于前()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B.徒以有先生也扶苏以数谏故 |
C.图穷而匕首见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D.而乃以手共搏之乃丹书曰“陈胜王”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②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甲乙两文在人物形象塑造上都用了对比手法,请加以分析。
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解释加点词语。
(1)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2)徐喷以烟()(3)鞭数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句。
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阅读全文,“我”能得到“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1)俄而雪骤()(2)公欣然曰()(3)未若柳絮因风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句。(2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文中两个咏雪的比喻句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问题
(一)核舟记(节选)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二)核工记
山坳插一城,‘雉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羞塞冻丕胜者。枕山麓一寺,老松隐敞三章。松下凿双户,可开阖。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洞开,左右度之无不宜。松外东来一衲,若为佛事夜归者。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距滩半黍。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舟尾一小童,拥炉嘘么,盖供客茗饮也。舣舟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徐兴乃尔。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核工记》所记微雕世界是张继(诗名)意境的具体化、形象化。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佛印绝类弥勒 (2)诎右臂支船
(3)左臂挂念珠倚之(4)若为佛事夜归者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2)松下凿双户,可开阖。用“/”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
虞 山 王 毅 叔 远 甫 刻“舟子”,注释是“撑船的人”,两个“舟子”为什么都没去撑船?
结合两段文字,举例说说它们在写作上的成功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