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3月14日,《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获全国人大批准,这意味着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七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正式启幕。这次机构改革以职能转变为核心,继续简政放权,进一步明确“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的改革思路,也充分展示了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智慧与决心。
⑴请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内容 |
政府履行的职能 |
市政府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
① |
公安部门开展黄赌毒专项整治行动 |
② |
央行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 |
③ |
市政府均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 |
④ |
⑵要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我国政府应如何做到对人民负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围绕“如何实现收入倍增”问题,网上网友的两个帖子(见表格)引起同学们的关注和思考。
(1)针对网友的观点,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别跟帖分析。
帖一:网友“云淡淡”:经济发展了,居民收入自然也就上去了。 |
跟帖: |
帖二:网友“冻土”:他的年收入100万元,我的年收入2万元,人均年收入51万元。几年后他的年收入202万,我的年收入还是2万,人均年收入102万,我的人均收入不是“倍增”而是“被增”了。 |
跟帖: |
跟帖一:
跟帖二:
材料二:城镇化是人类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过程。城镇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拉动GDP增长1.5到2个百分点。每增加一个城镇人口,可带动10万元左右的投资,一个城镇人口相当于3个农村人口的消费。但也有专家强调,城镇化不是一个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和面积的扩张。
(2)结合材料二,阐述推进城镇化对我国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加快农民的市民化进程,不仅要让农民进城“进得来、留得下、有尊严”,而且要推动农民实现“职业上从农业到非农业、地域上从农村到城镇、身份上从农民到市民”的转换。
(3)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谈谈城镇化进程中如何促进农民的市民化。
材料四:2013年12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建设,要以人为核心,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化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要注意保留原始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
(4)结合材料,说明建设“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方法论依据。
探究题:高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备爱社会关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设创新型国家,教育是根本。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很难给国家培养大批的创新型人才,推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向早已成为教育部门与全社会的共识,但受高考“指挥棒”的制约,多年教育模式的转向一直步履维艰。有人提出学习西方考试模式,减少全国统考科目、取消文理分科、外语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这一系列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措施直面教育热点难点,特别是高考取消文理分科再次引起了广大考生的热烈争论,有的同学赞成,有的同学反对。
材料二:教育是人类面对的永恒话题,从孔子最早实施因材施教的私塾教育到今天的网络教育,从唐代的遣唐使到今天各国互派流学生……人类享受着教育,发展着教育。
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教育的知识说明推进教育改革的理由。
利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如何推进教育改革?
(3)教育改革少不了对国外教育的借鉴学习。请从文化传承与创新角度,谈谈你对不同国家、民族间文化借鉴、交流与融合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强调,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
结合材料,从政治生活角度,谈一谈你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理解?
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其中,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农民工(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怀揣着全新的生活诉求和绚丽的青春梦想,在既陌生又熟悉的城市里打拼着。但他们的“寻梦”历程并不顺畅:就业、社会保障、技能培训、权益维护、子女上学等现实与梦想之间的一道道鸿沟一时难以逾越。
(1)公民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为新生代农民工“寻梦”献计献策?
(2)如果你是政府发言人,请你对上述情况谈谈政府会采取哪些政治举措来解决上述问题。(10)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2013年我国电子商务部分数据
材料二:信息消费的增长是当前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互联网流量爆发式增长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大型企业网上销售将提高到80%。电子商务规模持续高速扩张,互联网与制造业、金融业、物流业等融合,极有可能孕育着中国的“新经济”。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企业经营的知识,分析在信息消费和电子商务高涨之下,企业应怎样获得经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