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45年8月,出兵东北的苏联红军要求中共军队迅速进入并控制东北,并提供大量武器装备;同时,美军在中国华北沿海港口大举登陆,协助国民党军进入东北。国共两党在东北展开竞争的国际背景是

A.国共重庆谈判破裂 B.美苏冷战序幕拉开
C.美苏战时同盟完全破裂 D.美苏战后合作开始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美苏从对峙走向缓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1年5月1日深夜,“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由此可以看出( )
①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②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障碍
③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④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社会的公敌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美国解禁外交文件显示,1972年夏天,美国总统助理基辛格在得到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即将访华促成日中邦交正常化的计划后,使用了对日本人的蔑称“小日本”一词,破口大骂日本是“最坏的叛徒”。这说明美日关系( )

A.开始恶化 B.完全决裂 C.进入战争状态 D.既勾结又斗争

“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考消息》头版的列宁语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选登在该报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对当时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的态度并没有根本性变化
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当时的外交政策
C.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是权宜之计
D.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在外交领域的反映

美国参谋长联系会议主席布莱德雷说日本“这个曾是敌国的国家,对我国来说不仅是太平洋上最强大的堡垒,而且作为太平洋战争胜利的果实,是留在我们手中唯一有价值的地方。”二战后日本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

A.成为美国的最大商品市场
B.成为遏制苏联、中国的前哨
C.为美国提供廉价劳动力
D.提供反面教材,警示战争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从“一边倒”到区域合作 B.美苏对峙格局的演变
C.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发展 D.中苏关系的演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