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於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1920年代,“联省自治”思潮风潮风靡一时,梁启超、蔡元培、章炳麟等人也主张依照美国联邦制,由各省自制省宪法,实行自治,先后得到各省地方军阀的响应。孙中山认为联省自治阻碍他统一全国的大业,主张中国传统的中央集权式政治体系。1922年,孙中山组成联军欲进攻江西,开始武力统一中国行动。1926年蒋介石发动北伐战争,进入湖南,进而统一中国,联省自治的主张遂不了了之。
—百度词条《联省自治》
材料三 在1776年发表的《独立宣言》中,北美13个英属殖民地宣布脱离英国独立,成为“独立和自由的国家”,但“美利坚合众国”这个国名却是在1781年3月美国《邦联条例》生效时才最后定下来,即便如此,美国仍就是13个独立国家的反英联盟。现代意义上的美国联邦政府,只是在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被各州批准以后,于1789年4月正式成立的,至此,美国在法律上才成为一个统一和独立的国家。这样一种独特的建国史使州和联邦的关系成为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美国究竟是联邦政府拥有唯一的主权,还是各州和联邦同时拥有主权,就成为美国建国初年争吵不休的问题。
——任东来《美国宪法的“默许权力”和联邦至上原则》
请回答:
(1)针对材料一中提及的这场著名辩论,秦始皇做出了怎样的决定?有何进步性?(6分)
(2) 依据材料二,概括说明民国初年“联省自治”运动高涨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民国初期和美国独立初期两国面临的相同政治问题是什么?中美两国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有何不同?有何启示?(10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主要活动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假如我们给英雄下这样一个定义:英雄就是具有事变创造性并且能够重新决定历史进程的某些人,那么,紧跟着下一步的推论应该是:一个民主的社会对于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
——摘自悉尼•胡克:《历史中的英雄》
材料二在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公民大会拥有全部的最高政权。雅典公民每隔l0天集合一次,决定国家大事。……五百人议事会的议员用抽签方法从公民中选出,五百人分成10个议员团,每年分为十个时段,每个议员团轮流执行五百人议事会的职务。
——摘自《历史研究与资源丛书》
材料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材料四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以下几个因素可解释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几十年中所产生的这一悲惨结果。首先,中国幅员辽阔,这使得中国内地许多年来未受到与西方交往的影响。内地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贮藏所,几十年来注重传统的文官候选人一直从那里产生。他们组成的官僚阶层由知识分子构成而这些知识分子专注于儒家经典著作,因而,他们更强调的是伦理原则,而不是手工技艺或战争艺术。这一统治阶级因以下事实而进一步受到约束:除佛教外,中国没有或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二,说明古代希腊是如何提防材料一中的英雄人物的?(5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为提防材料一中英雄人物的出现,约法实行什么制度? (1分)这个制度具有什么进步意义? (2分)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最坏的时期”是由谁统治的? (1分)根据材料四,概括是由于哪些因素造成了“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的?(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19世纪晚期起,资本主义列强在领土扩张的同时,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从经济上加紧掠夺、控制落后国家和地区。列强用资本输出,牢牢地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了大量的财富。通过掠夺性的国际贸易,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再加上海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最终摧毁了一切落后国家和民族的堡垒,瓦解了它们的传统自然经济,从而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轨道。
——人教版《世界近现代史》上册教学参考书
材料三:工业革命催化了国际分工,资本以其魔力无穷的巨掌将全世界卷入商品流通的大潮中,使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成为世界性的,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己自主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分析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是怎样促进世界市场形成的?世界市场的形成产生了哪些影响?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民生一般是指百姓的基本生计。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晁错说:“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定居);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1933年5月,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令》,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将各种救济款物迅速拨往各州,进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后又把单纯救济改为“以工代赈”, 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等
材料三 1980年邓小平指出:“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1980年又指出:“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贤人的治国思想。
(2)依据材料二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这种社会保障制度有何作用?(3分)
(3)指出材料三中所说的“几次波折”中最严重的一次。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发展”在国计民生方面取得的成就,并说明其原因。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古今中外在民生问题上的经验教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洪武初年规定:“凡诸色人等踏造酒曲货卖者,须要赴务投税方许货卖。违者并依匿税科断。”“如卖酒之家,自无曲货者,须要收买曾经投税曲货造酒货卖,依例分纳酒课;若系自行造曲,亦需赴务投税。”
——《大明会典》
材料二:“凡民间织造龙风纹纻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缎匹入官。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凡造器用之物不牢固真实,及绢布之属纰薄短狭而卖者,各笞五十,其物入官”。“夏税农桑绢匹,务织造紧密厚重,双经双纬。除两头色丝长二尺外,净织钞长三丈二尺,阔二尺。”
——《明代社会经济史料汇编》
材料三:清政府规定:“机户不得逾百张,张纳税当五十金。织造批准注册,给文凭然后敢织。”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归纳明代对民间手工业管理的特点。
(2)材料一与材料三有何异同?
(3)根据上述材料信息,说说你的看法。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关注城市发展,提高生活质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话题,阅读下列有关城市化的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鼓鸣,卖早市者又开店也。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供事,既无空虚之屋。"
--(宋)吴自牧《梦梁录》
(1)依据材料一分析宋朝在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中有哪些新变化。(2分)
材料二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英]迪恩和科尔:《英国经济的增长》
(2)上表中反映19世纪以来,英国人口发生了怎样的流向?请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2分)
材料三

(3)根据以上漫画,分析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城市化不断加快进程中产生了哪些问题?
材料四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又出现了一种逆城市化的现象,也有人称之为郊区化或反城市化。其主要表现为大城市人口明显减少、人口由中心城市大量向郊区及更远的乡村地区迁移、更多的人口集居在大城市的边缘地带。很多的工业企业也纷纷离开城市,向中小城镇及乡村地区转移,中等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化区域不断扩大。--《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
(4)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城市生活更美好"建言献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