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开国前后,四川通行的是铁钱。铁钱体重值小,买卖交易用钱量大。大铁钱每千枚重二十五斤,小铁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买一匹绢,需用两万个小铁钱,重量共达一百三十斤,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于是在淳化、至道年间出现了交子。
——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二: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也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 ——吴自牧《梦粱录》
材料三: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中国人首次大规模从事对外贸易,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此外,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二程’之‘洛学’出,复兴古学,方使‘千载不传之学’重放光明……与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人的自觉不无相似之处。”
——内藤湖南,1909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出现交子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
(3)分析宋朝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影响的原因?
(4)比较材料三、四斯塔夫里阿诺斯和内藤湖南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的异同。
市场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不过,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丝、和丝织品。……明代前期一直被禁止使用的白银在正统以后取代纸钞和铜钱成为主币……反过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下)
材料二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
“应当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全部问题就在于“是以市场、商业为基础,还是反对这个基础。”
——《列宁全集》第41卷
材料三 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两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感到陌生。
——梁治平《市场·国家·公共领域》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材料四 西方史学家认为,共产主义在东欧的消失、苏联的解体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日益转向市场经济,在实际上表明共产主义模式的普遍性的萎缩。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影响市场发展的因素。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恩格斯和列宁对“计划”和“市场”的认识。
(2)材料三中“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你对市场经济和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认识,驳斥材料四中作者的观点。(12分。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转型有利于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历史上一些国家抓住机遇成功实现经济转型。材料一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辇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
——《管子·海王篇》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时期生产工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一变化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上一些国家以西方先进工业国为榜样,进行经济转型的探索,请从材料二的图中选出这一类型的国家,并结合所学说明选择理由。
材料三 1919年9月,当时执政的段祺瑞派人在北京石景山筹建名为“龙烟铁矿公司石景山炼厂”(即首钢的前身)……日本投降后,石景山炼铁厂由原国民党政府接管,正式更名为石景山钢铁厂(简称石钢)。战争时期,石景山钢铁厂野草丛生,设备陈旧,30年仅产生铁28.6万吨。194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石景山钢铁厂,该厂成为北京市第一个国营的钢铁企业。1958年,国家投资2.4亿元人民币对石景山钢铁厂进行扩建和现代化改造,结束了这里有铁无钢的历史。1979年首钢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单位,进行了承包制改革,实行上缴利润递增包干,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力地促进了首钢的发展。从1995年首钢开始实行集团化改革,建立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2010年首钢钢产量已达到3154万吨。三十年来,首钢累计上缴国家利税600多亿元,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首钢集团的发展演变。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武帝规定除京畿外,其余地方上至郡国守相,下迄县令、长、丞、尉,均不用本郡国人,这是明确规定籍贯回避的最早记载。唐代规定官吏不得在本籍及其邻近州县任职。宋代规定地方官不得在原籍任职,与本人或本家族有密切利害关系的地区,如本人或其父辈曾经生活过或曾任职、置有财产等地区,都在回避范围之内。清代进一步规定,即使待任命的官员,其籍贯与即将担任官职的地方,虽然不属于同一省、府、县,但二者相隔距离只要在五百里之内也必须回避。
——摘自吕建中《中国古代的人事回避制度及其意义》
(1)结合史实说明西周时期为什么没有实行官员籍贯回避制度?结合材料,分析官员籍贯回避制度的发展趋势和作用。
(2)古希腊的克里斯提尼曾推行地域部落取代氏族部落的政策,与中国古代官员籍贯回避制度相比,本质上有哪些异同点?
【原创】
材料一汉武帝规定除京畿外,其余地方上至郡国守相,下迄县令、长、丞、尉,均不用本郡国人,这是明确规定籍贯回避的最早记载。唐代规定官吏不得在本籍及其邻近州县任职。宋代规定地方官不得在原籍任职,与本人或本家族有密切利害关系的地区,如本人或其父辈曾经生活过或曾任职、置有财产等地区,都在回避范围之内。清代进一步规定,即使待任命的官员,其籍贯与即将担任官职的地方,虽然不属于同一省、府、县,但二者相隔距离只要在五百里之内也必须回避。
——摘自吕建中《中国古代的人事回避制度及其意义》
材料二克里斯提尼(公元前6世纪) 古希腊雅典城邦著名政治改革家。公元前509年联合平民推翻贵族统治,并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在梭伦改革的基础上,又一次实行社会改革:划分十个地区部落取代过去的四个氏族部落;以五百人会议代替梭伦创立的四百人会议,它日后成为雅典最重要的国家行政机关。
(1)结合西周的政治制度回答西周时期为什么没有实行官员籍贯回避制度?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的官员籍贯回避制度的发展趋势和作用。
(2)材料二中的克里斯提尼划分十个地区部落取代过去的四个氏族部落的政策,与中国古代官员籍贯回避制度相比,在本质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中世纪神学家阿奎那曾宣称:“甘愿奉行赤贫的生活才是获得上帝的爱的首要的、基本的条件。”到14世纪,在意大利出现了人文主义财富观,认为“有道德的人应当追求财富,使自己能够过上好日子”“有的人不愿勤学技艺,不愿努力工作,不愿在完成艰巨任务中汗流浃背,那么他又怎么能赢得像别人那样的威望与尊严呢?”
——摘编自马世力《欧洲近代经济文化史论》
材料二卢梭认为,“财产权的确是所有公民权中最神圣的权利……甚至比自由还更重要”,人民通过契约把一切权利转让给集体,然后利用这个集体的更大的力量来保护每个缔约者的人身、自由和财产。孟德斯鸠把财产自由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认为公民可以依据民法来保护其私有财产的绝对不可侵犯。
——摘编自马世力《欧洲近代经济文化史论》
(1)依据材料一分析,14世纪出现的财富观为什么属于人文主义的范畴?这种观念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与材料一人文主义财富观相比,材料二的观点有哪些新特点?
材料三 18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70年代,欧洲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思想是自由主义。经济自由主义不仅是实践天赋人权的途径,也是提高经济效率的手段。最大特点是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控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这与前工业时代,尤其是中古封建社会凭借权力、习俗和经验来操控经济体系完全不同。经济自由主义影响了政府的政策取向。
——摘编自马世力《欧洲近代经济文化史论》
(2)分析经济自由主义产生的背景,材料所说“影响了政府的政策取向”是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