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 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
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
“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是
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 | B.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
C.辛亥革命时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 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 |
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助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段材料可适用于对下列哪一理论的评价
A.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
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
D.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
下列事件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①近代科学的兴起 ②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③启蒙运动兴起 ④三民主义
张强同学向图书馆借阅《黄帝内经》、《齐民要求》、《九章算术》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下列最有可能成为这篇论文主题的是
A.中国古代的风俗 | B.山东农业的发展 |
C.古代科技与生活 | D.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
康德是近代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家,是因为
①提出理性批判哲学
②最早提出了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
③开始了自然哲学的研究
④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A.②③ | B.①④ | C.①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