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材料中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 B.天子祭祀的重要礼器 |
C.青铜工艺水平的反映 |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
1877年3月,法国《社会和宗教卫报》透露了君主派的杀机:“香榭丽舍宫从来没有把宪法放在眼里……麦克马洪元帅正在等待宣布结束(共和制)试验的时机……以后,他再也不许(共和派)越雷池一步了。”材料反映了
A.封建王朝的复辟 | B.共和政体面临挑战 |
C.“一票共和”的实现 | D.巴黎公社的失败 |
“明确限定的工作时间,较大的劳动强度,都使工作和休闲形成强烈的反差……中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他们反对各种野蛮或 血腥的娱乐方式,试图取消容易引起骚乱的传统节日庆典……19世纪初的欧洲,兴起一场理性休闲运动。”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工业革命促进了生活价值观的变革 | B.工业革命后中产阶级社会地位提高 |
C.工业革命推动传统节日退出历史舞台 | D.大机器生产带来了人们精神的异化 |
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 为英国的君主,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于1861年至1908年)则是清朝的实际统治者,两人在位的统治时间交叠达四十余年,这一时期
A.英国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无可争议的工业霸主 |
B.大清帝国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
C.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日臻完善,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政治制度之一 |
D.大清帝国镇压了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维护了国家的团结和稳定 |
《十二铜表法》第七表第9条规定,“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栽种橄榄树和无花果树的,应留空地九尺;其他树木留五尺。”该法令说明古罗马
A.利用法律调解公民之间纠纷 | B.通过法律维护公民私有财产 |
C.用法律的形式维护市容市貌 | D.法律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
古希腊喜剧《骑士》中,一位将军试图劝服一个卖香肠的人去夺取民主派领袖的职位时说:“要做政客,惟一的麻烦就在于你什么都知道。适于做人民领袖的不是那些有学问的人,或诚实的人,而是那些无知而卑微的人。你可千万别错过这个绝好的机会。”这段话
A.道出了民主政治的真谛 | B.体现了古希腊的平等思想 |
C.表达了对民主制度的不满 | D.成为雅典政客的最好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