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 |
南方 |
北方 |
人口(户) |
人口(户) |
|
西汉 |
2470685 |
9985785 |
唐代 |
3920415 |
5148529 |
北宋 |
11224760 |
6624296 |
材料二 国家根本(赋税),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三 1992年国务院批复,设立上海市浦东新区并给予大量的优惠政策。2004年度统计数据表明,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占全国土地的1%,人口占全国5.8%,创造了18.7%的国内生产总值、全国22%的财政收入和18.4%的外贸出口。
(1)从材料一中看出了什么变化?出现材料一、二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三中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究其原因是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晚清财政收结构表(单位:万两)
年份 |
农业税收入 |
工商杂收入 |
其他收入 |
总收入 |
1849 |
3281 |
969 |
…… |
4250 |
1885 |
3071 |
3923 |
…… |
7708 |
(1)表中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发生了哪些变化?
(2)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鸦片战争后80年,是中国半殖民地社会逐渐形成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同时,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阅读下列年代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你用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怎样形成的?
(2)依据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进程,请分别写出图片A、B、C所反映的重大历史运动名称
(3)为实现革命理想,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了什么革命组织?他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材料: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无人走过。
——《中世纪晚期的西欧》
(1)根据材料,西班牙君主派哥伦布前往东方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哥伦布前往东方的目的是什么?
(2)哥伦布西行到了哪里?哥伦布想到达东方为什么却向西航行?
(3)以哥伦布为代表的航海活动为世界带来了什么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西欧……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的非常激烈。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
请回答:
(1)图中A是哪一位航海家的航行路线?以他为代表的什么事件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2)依据材料二,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与欧洲是怎样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西欧为什么能成为美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西欧……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的非常激烈……与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
———据四川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请回答:
(1)图中反映的什么事件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该事件中认为自己到达了印度的是哪一位航海家?他实际上到了哪里?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与欧洲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依据材料三归纳,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得到加强的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