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1911年四十多年,投资万元以上的厂矿约700多个,资本总额仅1.3元左右,而1912年至1919年八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八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对“八年快速发展”局面理解正确的是
A.列强侵略致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为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为经济快速发展开拓了国内市场 |
C.快速发展的重要影响是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
D.南京国民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政策是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
下列两幅地图反映了古代中国不同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两种制度的共同点是
A.地方官员大多由世袭产生 | B.开创新的地方最高行政单位 |
C.边远地区由中央机构直接管辖 | D.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指
A.西汉郡国并行制 | B.唐朝三省六部制 |
C.元朝的行省制 | D.明朝的内阁制 |
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认为“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据此,对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郡县制不利于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 B.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
C.二者均有弊无利 | D.二者均易形成皇权专制 |
易中天教授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
A.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 B.在地方确立郡县制 |
C.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 D.官僚政治代替贵族政治 |
周幽王欲立妾褒姒之子为王。大臣申侯上疏谏曰:“王今宠信褒妃,废嫡立庶,既乖夫妇之义,又伤父子之情。……望吾王收回乱命,庶可免亡国之殃也。”意在说明嫡庶关系的确立
A.扩大了周朝国君统治的区域 |
B.消除了国家灭亡的根本因素 |
C.促进了地方行政制度的完善 |
D.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