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传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①。密时年数岁,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帝闻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③在上,斯语岂然 !”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注:①醮:改嫁。  ②烝烝: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  ③明明,这里指圣明的皇帝。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密奉事以孝谨闻”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 A.固以怪之矣 | B.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D.以其境过清 | 
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   )
| A.李密对于亲自抚养他的祖母刘氏非常孝顺和恭敬。 | 
| B.泰始初年,皇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嫌官职太小,就以祖母年长,无人奉养为由,没有接受官职。 | 
| C.文中李密与张华的对话,表现出李密对忠贤兴国、奸佞误国的认识极其深刻。 | 
| D.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但因朝中无人,被调到汉中做太守,他因为不如意而心怀怨恨。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则涕泣侧息 涕:                  ②数使吴   数:        
③华善之     善:                  ④后卒于家 卒:       翻译下列句子。
(1)安乐公何如?
答:                                                                     
(2)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答: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②。”
 [注释]①还(xuán):同“旋”,转身。②炯戒:明显的警戒。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1)王生不说
 (2)王生益愠
 (3)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与“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句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 A.咨臣以当世之事 | 
|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 D.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寝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3分)
 ⑴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⑵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⑶长跪而谢之曰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唐雎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了哪两个回合的斗争?请作简要概括。(2分) 
唐雎引用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师中,字诚之,楚丘人。年十五,上封事言时政。父纬为泾原都监,夏人十余万犯镇戎,纬帅兵出战,而帅司所遣别,将郭志高逗遛不进,诸将以众寡不敌,不敢复出,纬坐④责降。师中诣宰相辩父无罪,时吕夷简为相,诘问不屈,夷简怒,以为非布衣所宜言。对曰:“师中所言,父事也。”由是知名。
 (节选自《宋史·李师中传》)
 【注释】事言时政,指官职。 泾原,地名。帅,同“率”。④坐,因为。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词。
 师中诣宰相以为非布衣所宜言由是知名 用现代汉语准确表述下面句子。
 诸将以众寡不敌,不敢复出,纬坐责降。 你认为十五岁的李师中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九下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解释下列加线字词。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闻寡人之耳者时时而间进用现代汉语准确表述下面句子。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根据选文看,齐国最终能“战胜于朝廷”主要有哪些因素?
阅读《牧竖①》一文,完成小题。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②。各登一树,相去③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④。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⑤;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⑥。其一竖又在彼树致⑦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⑧彼,跑⑨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谋分捉之:商量好每人捉一只小狼。③去:距离。④仓皇:惊慌。⑤嗥(háo):狼的叫声。⑥号(háo)且爬抓:一边大声吼叫,一边抓挠树身。 ⑦致:使。⑧趋:向,到。 ⑨跑(páo):同“刨”,兽用前爪刨地。按要求完成下列两题。
 ⑴解释加线的词语。
 ①意甚仓皇()②大狼闻声仰视()
 ③狼闻声四顾()④气已绝矣()
 ⑵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久之不动
| A.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 | 
| B.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 | 
| C.学而时习之(《<论语>八则》) | 
| D.久之,目似瞑(《狼》) | 
用“/”划出下列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八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是人与狼的较量,《狼》中的屠户与本文中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