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李密传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密时年数岁,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少仕蜀,为郎。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帝闻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 !”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于家。
注:①醮:改嫁。  ②烝烝: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  ③明明,这里指圣明的皇帝。
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密奉事孝谨闻”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固怪之矣 B.先帝简拔遗陛下 C.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D.其境过清

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李密对于亲自抚养他的祖母刘氏非常孝顺和恭敬。
B.泰始初年,皇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嫌官职太小,就以祖母年长,无人奉养为由,没有接受官职。
C.文中李密与张华的对话,表现出李密对忠贤兴国、奸佞误国的认识极其深刻。
D.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但因朝中无人,被调到汉中做太守,他因为不如意而心怀怨恨。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则泣侧息 涕:                  ②使吴   数:        
③华之     善:                  ④后于家 卒:       
翻译下列句子。
(1)安乐公何如?
答:                                                                     
(2)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答: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蹴尔而与之 蹴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所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岳飞治军

绍兴六帅,皆果毅忠勇,视古名将。岳公飞独后出,而一时名声几冠诸公。身死之日,武昌之屯至十万九百人,皆一可以当百。余尝访其士卒,以为勤惰必分,功过有别,故能得人心。异时尝见其提兵征赣之固石洞,军行之地,秋毫无扰,至今父老语其名感泣焉

(节选自《独醒杂志》)

【注释】①异时:从前。②固石洞:地名。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故能得人心

故:

  

②异时尝见其提兵征赣之固石洞

兵: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至今父老语其名辄感泣焉。译文:  

(3)“皆一可以当百”体现了岳家军什么特点?请你根据文意,概括岳飞是如何治军的。

阅读《桃花源记》的节选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屋舍俨然

俨然:整齐的样子

B.阡陌交通

交通:运输事业

C.咸来问讯

咸:都

D.欣然规往

规:计划

(2)下面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

B.作者描写桃花源人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他们的淳朴、热情。

C.“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谦虚,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心理。

D.“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余曰:“太多矣。’’乃尽湿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 余曰:“太少矣。”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留以为梁  ②乃尽湿之  

(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

B.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C.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D.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

(3)文中两件事情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回答)

第一件:  

第二件:  

阅读下文,宪成下列各题

登泰山记(节选)

姚鼐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隧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

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泰山是“五岳之首”。B.姚鼐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泰山又称“岱宗”。 D.姚鼐是桐城派古文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蹬几不可登  

(3)这段文字主要写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