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牧竖①》一文,完成小题。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②。各登一树,相去③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④。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⑤;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⑥。其一竖又在彼树致⑦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⑧彼,跑⑨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谋分捉之:商量好每人捉一只小狼。③去:距离。④仓皇:惊慌。⑤嗥(háo):狼的叫声。⑥号(háo)且爬抓:一边大声吼叫,一边抓挠树身。 ⑦致:使。⑧趋:向,到。 ⑨跑(páo):同“刨”,兽用前爪刨地。按要求完成下列两题。
⑴解释加线的词语。
①意甚仓皇 ( ) ②大狼闻声仰视( )
③狼闻声四顾( ) ④气已绝矣 ( )
⑵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久之不动
A.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 |
B.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 |
C.学而时习之(《<论语>八则》) |
D.久之,目似瞑(《狼》) |
用“/”划出下列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其 一 竖 又 在 彼 树 致 小 狼 鸣 急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八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是人与狼的较量,《狼》中的屠户与本文中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阅读《三峡》,按要求回答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疾也以径寸之木 | B.良多趣味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C.故渔者歌曰故外户而不闭 | D.沿溯阻绝群响毕绝 |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
(1)略无阙处(2)乘奔御风
(3)夏水襄陵(4)或王命急宣翻译下面语句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根据文段填空
(1)文中用“ ”描绘了山的雄奇险拔
(2)选文第二三分别写了三峡水的-----美和--------美。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陈太丘与友期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2)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
(3)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4)元芳入门不顾___________________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方是从哪两个方面说陈太丘的朋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选文,完小题
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可爱者甚蕃()4分)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纯孝之报
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②焦饭,归以遗③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④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⑥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铛(chēnɡ):平底浅锅。②贮录:储存,收存。③遗(wèi):给予。④袁府君:袁山松,晋朝吴郡太守,孙恩攻沪渎,袁山松固守,城陷而死。⑤未展:来不及。⑥军人:这里指官军。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母好食铛底焦饭()⑵袁府君即日便征()对划线句“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每次煮饭,(陈遗)就把焦饭收存起来,带回家给母亲吃。 |
B.每天煮饭,(陈遗)就把焦饭储存起来,剩下的给母亲吃。 |
C.每次煮饭,(陈遗)就把焦饭收存起来,带回家归还给母亲。 |
D.每天煮饭,(陈遗)不会把焦饭储存起来,而是带回家给母亲吃。 |
请就选文写一句富有文采的读后感言。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3)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4)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下列各组加点词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咨臣以当世之事 |
B.苟全性命于乱世苟富贵,无相忘 |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将军宜枉驾顾之 |
D.不效则治臣之罪 策之不以其道 |
翻译下列的子。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庶竭驽钝,攘除奸凶。表明作者无意于功名利禄的句子是:,作者叙述自己的经历,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