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贾复字君文,南阳冠军人也。少好学,习《尚书》。事舞阴李生,李生之,谓门人曰:“贾君之容貌志气如此,而勤于学,将相之器也。”王莽末,为县掾,迎盐河东,遇盗贼,等比十余人皆放散其盐,复独完以还县,县中称其信。
时下江、新市兵起,复亦聚众数百人于羽山,自号将军。更始立,乃其众归汉中王刘嘉,以为校尉。复见更始政乱,诸将放纵,乃说嘉曰:“今汉室中兴,大王以亲戚为藩辅,天下未定而安守所保,所保得无不可保乎?”嘉曰:“卿言大,非吾任也。大司马刘公在河北,必能相施,持我书往。”复遂辞嘉。
光武至信都,以复为偏将军。及拔邯郸,迁都护将军。从击青犊①于射犬②,大战至日中,贼阵坚不却。光武传召复曰:“吏士皆饥,可且朝饭。”复曰:“先破之,然后食耳!”于是被羽先登,所向皆靡,贼乃败走。诸将咸服其勇。又北与五校战于真定,大破之。复伤创甚。光武大惊曰:“我所以不令贾复别将者,为其轻敌也。果然,失吾名将。闻其妇有孕,生女邪,我子娶之,生男邪,我女嫁之,不令其忧妻子也。”复病愈,追及光武于蓟,相见甚欢,大飨士卒,令复居前,击邺贼,破之。
【注】①青犊:和下文的“五校”均为起义军。②射犬:地名。
下列句中的“而”与“天下未定而安守所保”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言和而色夷 B.委而去之 C.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D.先天下之忧而忧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复到河东运盐遇上盗贼,同行的十多人都弃盐而逃,只有贾复完整带着盐回到县里,赢得人们的称赞。
B.贾复好说大话,出言不逊,所以汉中王刘嘉不敢留用贾复,委婉地打发他到别处去。
C.光武帝之所以不让贾复单独带兵打仗,是因为他过于勇敢而容易轻敌。
D.本文既介绍了贾复好学守信,又表现了他作战勇敢,身先士卒的特点,可谓文武双全。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李生之                 奇:                ②遇盗贼    会:        
③乃其众归汉中王刘嘉     将:                ④持我书往  第:        
翻译下列句子。
⑴贾君之容貌志气如此,而勤于学,将相之器也。
译:                                                                           
⑵大战至日中,贼阵坚不却。
译: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题目
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②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注释:①公孙仪:《史记·循吏列传》作公仪休,春秋时鲁穆公的相。③下人:迁就他人。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枉于法,则于相 免:避免。 B.一国争买鱼而献之 尽:都。
C.其弟子日…… 谏:规劝。 D.夫嗜鱼,故不受也。 唯:正因为。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鲁()于法()
人不如自恃也()不受也()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公孙仪为什么将“受鱼”与“枉法”联系在一起?这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性格?

【2014中考湖北武汉卷】(9分,每小题3分)
高帝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谏,不从。吕后使吕泽劫留侯画计。留侯曰:“此难以口舌争也。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然上高此四人。诚能不爱金帛,令辩士持太子书,卑辞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一助也。”吕后如其计。
汉十二年,上疾甚,愈欲易太子。叔孙太傅称说引古今,以死争,上详许之。及宴,置酒,太子侍,四人者从,年皆八十余,须眉皓然,衣冠甚伟。上怪而问之,四人前对,各言姓名,曰: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窍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曰:“羽翼已成,难摇动矣。”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上慢侮人故 慢:轻慢 B.然上高此四人高:重视
C.吕后如其计如:依照 D.愈欲易太子易:轻视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与“此难以口舌争也”的 “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塞忠谏之路也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皆以美于徐公 D.醒能述以文者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留侯认为请出四位老者为太子效力,就有助于阻止高帝废黜太子。
B.叔孙太傅引用古今事例,甚至以死相争来阻止高帝废黜太子,但未能成功。
C.因太子不爱钱财,仁厚孝顺,礼贤下士,四位老者才答应出山为其效力。
D高帝认为太子“羽翼已成”,是因为他已感觉到天下人都愿意为太子效命。
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令辩士持太子书,卑辞固请,宜来。

【2014中考湖南益阳卷】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小题。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童区寄传》节选)
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至八月朝,便诣庙中坐,怀剑将犬。先将数石米餈,用蜜麨灌之,以置穴口。蛇便出,头大如囷,目如二尺镜,闻餈香气,先啗食之。寄便放犬,犬就啮咋,寄从后斫得数创。疮痛急,蛇因踊出,至庭而死。寄入视穴,得其九女髑髅,悉举出,咤言曰:“汝曹怯弱,为蛇所食,甚可哀愍!”于是寄女缓步而归。
(《李寄》节选)
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其口(口袋) B.贼之(轻视)
C.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访求) D.寄从后得数创(用刀斧砍)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汝曹怯弱,蛇所食

A.一人去市(《童区寄传》) B.不足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C.坻、为屿(《小石潭记》) D.贤能之用(《隆中对》)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
(2)便诣庙中坐,怀剑将犬。
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文【甲】的主要内容。
联系全文可以看出,区寄是偶遇豪贼,被动应战,而李寄不同,她是 。不过两位少年英雄表现出了共同的性格特点,那就是 。(每空限填一至两个四字短语)

【2014中考湖南株洲卷】
北村郑苏仙,一日梦至冥府,见阎罗王方录(囚:指去世的人)。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王讥曰:“设官以治民,皆有利弊之当理,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官又辩曰:“某虽无功亦无罪。”王曰:“公一身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非负国乎?三载考绩之谓何,无功即有罪矣。”官大狼狈,锋棱顿减。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所至饮一杯水木偶于堂
翻译下面的句子。
畏烦重而不举,非负国乎?
根据上文,作者认为做官不但要 ,更要 。(每空不超过4个字)

【2014中考山东潍坊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孝子传
袁枚
嘉定之曲江里有孝子李维煌,字裕光。父岩士,生孝子十年殁,家无旨畜①,母针衽以供孝子出就外塾。泣曰:“养亲,儿取也。儿不养母,乃藉母养儿,儿心何安!”遂弃书史,勤耕作,市珍怪之食,进之母,而已甘食淡焉。母病喉,勺饮,喀喀②不下者三昼夜矣。孝子呼天求救,母梦神人刺以针曰:“哀而子之孝也。”觉,一汗而愈。雍正七年秋,海风起,城中生波涛,孝子居故穿漏,夜半屋摇摇然,孝子趋负母,伏几下。俄而前后庐舍崩,所避处独完。
孝子父亡逾年,大父③亦亡。及其葬也,时届严寒,体故羸,手炭土,僵大雪中。治冢匠数人,蕴火覆之,沦以汤,乃苏,年五十五卒。卒时抱母大恸,嘱其孤某善事大母。
相传其幼时,居父丧,寝苫块中,哀号三年,每出入,邻人指曰:小孝子,小孝子。盖其天性然也。乾隆三十年,大吏闻于朝建坊曲江里立祠其旁
论曰:《孝经》一书,圣人所以为人子训者至矣。然世人方读书以求孝,而李孝氏子独因孝以废书,何耶?中庸曰:“率性④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古之人能率其性者,无俟于教也。不然,慈乌反哺,羔羊跪乳,使彼所读何书哉?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卷二十七》,有删节)
【注】①旨畜:贮藏的美好食品。②喀喀(kā):呕吐声。③大父:祖父。④率性:遵循本性。
解释下面句子加点词语的意思
⑴母病喉,饮()
⑵嘱其孤某善大母。()
⑶盖其天性也。()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嘉定曲江里有孝子李维煌。孤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B.市珍怪之食,进之母,已甘食淡焉。 野芳发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C.蕴火覆之,沦以汤,苏。政通人和,百废俱兴,重修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
D.而李孝氏子独因孝废书。 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孟子•公孙丑下》)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养亲,儿取也。儿不养母,乃藉母养儿,儿心何安!
⑵古之人能率其性者,无俟于教也。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没有断句,请根据你的理解用“/”断开。
大吏闻于朝建坊曲江里立祠其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