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姚敬恒先生事略
姚敬恒,讳宏任,别字思诚,杭之钱塘人也。姚氏,故杭之右姓。敬恒少孤,其母贤妇也。敬恒不应科举,隐于市廛,稍营十一之息以养家。其母一日见敬恒贸丝,银色下劣,愠甚,曰:“汝亦为此恶行乎?吾无望矣。”敬恒皇恐,长跪,愿得改行。乃受业于应先生潜斋,每日朗诵《大学》一过,潜斋雅爱之。潜斋之殁,敬恒执丧如古师弟子之礼。姚江黄晦木于人鲜可其意者,独见敬恒而许之,曰:“是独行传中人物也。”
尝游于闽,闽督姚公盛之,访以海上事。敬恒对曰:“游魂不日底定矣。但闽中民力已竭,公当何以培之?”闽督肃然颔之,然敬恒以学道故,所营之息无甚增益,渐不可支,遂以此落其家。
晚年以非罪陷缧绁。宪使阅囚入狱,敬恒方朗诵《大学》,宪使之,入其室,见其案上皆程、张之书也,呼与生而语之,大惊,即日释之。然敬恒卒以贫死。其平生但事躬行,不著书,故知者。
【注】①市廛:店铺集中的地方。②海上事:清政府平定台湾之事。③游魂:指当时据守台湾的郑氏政权。
下列句中的“之”与“潜斋之殁”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故时有物外 B.悍吏来吾乡 C.何陋 D.辍耕垄上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姚敬恒品学兼优,只因他没有著书,知道他的人少,以致名声未彰。
B.姚敬恒轻财重义,经常用他的经商所得接济他人。
C.作者借助黄晦木的评价来强化对姚敬恒人格与节操的肯定。
D.姚敬恒识见高远,提醒闽督姚公应以培养民力为当务之急。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长跪,愿得改行:         (2)闽督姚公盛之:      
(3)宪使之:               (4)故知者:      
翻译下列句子。
(1)汝亦为此恶行乎?吾无望矣。
(2)独见敬恒而许之。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燕昭王招贤
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①,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②,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③燕。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轶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湣王出亡于外。燕兵独追北④,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
①共国:共同治理国家。②致:招致,引来。③趋:奔赴。④追北:追击败北的敌人。
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1)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 (2)孤之也( )
(3)燕国殷富( ) (4)燕王吊死孤( )
从文中看,燕昭王最终能击败强齐的原因是什么?(2分)
我的理解:
你觉得阅读本文在当今有什么现实意义?(2分)
我的感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6分)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解释句中划线的词语。(2分)
帝不以臣卑鄙_ ___________ ⑵遂许先帝以驱驰_ __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请用6个字概括上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结合选文分析先帝将重任交给诸葛亮的原因有哪些。(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①,相田文②。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③,韩赵宾从④,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⑤,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⑤之于子乎?属⑥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注】①魏置相:魏国设置相位。②田文:战国时人,曾任魏相,能礼贤下士。③不敢东乡:乡,同“向”。不敢向东侵犯。④宾从:服从、归顺。⑤主少国疑:国君年轻,国人疑虑。⑥属:同“嘱”,委托、托付。
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三军,使士卒乐死(     )
田文(     )
是之时(     )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中的意思。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你认为吴起是怎样的人?请结合上面的文言文简要阐述。(至少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1)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2)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3)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秦王怫然怒()②秦王色()③长跪而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

文言文阅读(7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①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②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③。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④;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尤病诸⑤。”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注]①仆:对自己的谦称。②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③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④吾志益下: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层。⑤尧,舜其尤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1)必先其心志()
(2)入则无法家士()
(3)仆之()
(4)官大者,主之()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1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人也不知木兰女郎
B.舜发于畎亩中此谓也
C.所以动心忍性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孙叔敖曰:不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可以免于患乎?
阅读甲乙两文后,回答下面问题。
(1)甲文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
(2)乙文中,孙叔敖所持的观点与甲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