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虎门节马
节马者,都督陈连升之马也。庚子冬,沙角陷,公父子死。马为逆夷获。至香港,群夷食之不食,近则蹄击,跨则堕摇,逆怒刀斫不从。放置香港山中,草亦不食,向沙滩北面悲鸣;食必以手捧之,若置地,则昂首而去,以其地为夷有也。每华人围视,指为陈公马,即泪涔涔下;或呼能带归,即摇尾随之。然逆终不肯放还,以致饥饿骨立,犹守节不变。道光壬寅四月,马卒于香港。
【注释】①逆夷:对外国侵略者的蔑称,这里指当时侵略中国的英军。② 斫(zhuó):大锄,引申为用刀、斧等砍削。③道光壬寅:即1842年。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群夷之不食                    ②呼能带归             
下面各项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马逆夷获山峦晴雪所洗
B.近蹄击入无法家拂士
C.草必手捧之不物喜,不以己悲
D.马卒香港贤材人远矣

“食必以手捧之”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节马者,都督陈连升之马也。”由马见人,人和马都具有                  的气节。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欧阳修《醉翁亭记》“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这句话中“醉”和“乐”的关系应该怎样理解? (2分)

说说《小石潭记》“漳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中“空游”的表达效果。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1.

学而时习之,不亦乎?

2.

于畎亩之中。

3.

苔痕阶绿,草色入帘青。

4.

予观夫巴陵胜,在洞庭一湖。

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影/布石上 B. 无/丝竹之乱耳
C. 盖竹/柏影也 D. 余/因得遍观群书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隶而 者(随从) B. 余强饮三大 而别(白酒)
C. 乃记 而去(代词,指这里的情景) D. 其境过清(因为)
3.

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第①段用"青树翠蔓",写潭四周树木的色彩,"青""翠"都有"绿"的意思,有重复啰嗦之嫌。
B. 选文第③段巧妙设喻,写了小石潭源头远、岸势曲折的特点。
C. 选文第④段描绘了小石潭寂静寥落的环境,是作者对环境凄凉的感受,也是其遭贬后忧伤心情的流露。
D. 选文在写法上的最大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

选文第②段写了什么?请结合本段内容分析它们的特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8分,每小题2分)
小石潭记
柳宗元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⑴ 心之⑵其岸势犬牙差互
⑶ 以其境过⑷ 乃记之而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⑵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第2段写游鱼和潭水。描写游鱼,除了正面描写,还采用了的手法,写出了游鱼的自由快乐,表现了作者快乐的心情。描写潭水,抓住了潭水的特点。
作者游览小石潭过程中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简析其变化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