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 2007-2013年我国GDP增长速度、消费贡献率与第三产业贡献率变动情况
材料二
2013年以来,我国改变过去经济减速时立即刺激经济回归高增长的思路,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将调结构和促改革的举措纳入宏观经济政策框架。主要的政策措施有:简政放权,取消和减少行政审批,放宽户籍管理、土地产权流转、金融创新等方面的制度限制;实施指向更为明确的差别化结构性财政金融政策,财政信贷向"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倾斜;对有利于就业创业的部门实行减税和融资优惠。
材料三
近年来,G省通过一系列改革,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施行《G省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管理办法》,取消、转移、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共508项,进一步规范审批行为;办好民生实事,解决了一批就业、医疗、住房等事关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65%以上;在全国率先推出《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社会服务暂行办法》,支持社会组织参与提供社会服务;建立全省统一互联的全天候网上办事大厅,省直部门70%以上行政审批事项和60%以上社会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
(1)解读材料一的经济信息。
(2)联系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当前我国宏观调控方式创新的意义。
(3)结合材料三,运用"我国的政府"的知识,说明G省是怎样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
中国自古就有“乐善好施、仁爱奉献”的美德。而进行道德教育的最重要途径就是教育,正如王通所说“兴衰资于人,得失在于教”。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 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让道德教育 更加富有时代内涵。
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原因。
【A】【思想政治-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医疗改革是世界性难题。2010年,美国奥巴马总统的医疗改革法案在国会获得通过。但由于公共卫生属于各州的“保留权”,有过半的州对医改法案发起挑战,认为奥巴马的医改法案是对州主权史无前例的侵犯。2012年6月,美最高法院裁决奥巴马医改法案要求各州扩大医保补助范围的规定侵犯了各州权力。奥巴马表示,如果各州能够实现原定医改目标,各州可以在2014年起单独制定医改法案,并放弃执行联邦政府的计划。
2008年底,我国成立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地从本地实际出发,切实抓好组织落实、创新试点工作。到2013年底,我国已构建起世界上最大的全民基本医保网,为世界难题的解决提供了“中国方案”。这离不开我国政府强大的组织优势。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以下对中美两国的国体和政体表述正确的有()
①两国国体和政体都不相同②中国的国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③两国的国体与政体的关系都是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 ④美国的国体是三权分立制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③④ |
(2)运用国家结构形式的知识,分析中美两国医改境遇相差甚远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9月26日上午,以“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为主题的“2013欧亚经济论坛”在西安开幕。来自75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企业家与学者共计2000余人聚首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交流合作信息,探讨合作途径,共谋发展大计。此次论坛共举办152场会议活动,在巩固科技、能源、金融、旅游等领域对话机制的基础上,着力扩大非资源和民生领域合作,对话领域和内容板块融合地区热点、国家战略及陕西西安元素。国务院副总汪洋同志出席了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为《传承丝路精神 促进共同繁荣》的主旨演讲。欧亚地区拥有全球近一半的人口,是最具增长活力和消费潜力的地区之一。只要相互开放市场,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就可以成为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
材料二 : 2014年,我国继续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调整要进退并举:进,要更加积极有为,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示范建设;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设立新兴产业创业创新平台,引领未来产业发展。退,要更加主动有序,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强化环保、能耗、技术等标准,消化一批存量,严控新上增量。
材料三: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那夫大发表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希望通过发展“五通”,即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从中国、中亚到西亚及欧洲的区城大合作,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经济文化发展。这一构想得到了中亚各国领导人一致赞赏,表示愿意积极推动、早日实现这一造福沿路各国人民壮美愿景。
材料四 : 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运用对外开放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如何成为欧亚各国的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公民在转方式、调结构中应如何作为。
(3)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分析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如何坚持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4)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说明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已经建立了民族自治地方,在1亿多的少数民族人口里,超过70%的少数民族建立了自治地方。中国现在有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趋于完善。民族自治地方和一般地方行政单位的差别就在于,民族自治地方行使相应的地方同级权力,同时还行使自治权。2013年,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下,新疆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取得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新成就。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说明我国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简政放权是推进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为此,某市开展了以清权、减权、制权为核心内容的行政权力规范运行改革。“清权”,全面清理市级各部门行政权力,厘清权力名称、法律依据和行使部门,并向社会公布;“减权”,明确界定政府管理范围和权限,凡不该管的事务交由市场;“制权”,对权力运行进行全程、实时监控,并健全问责制度。与此同时,全市行政机关人员开展“正确对待权力,管好、用好权力”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结合材料,运用“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相关知识,阐明该市政府实施行政权力规范运行改革举措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