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和洛克都是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在下列洛克关于国家政治的主张中,与卢梭的主张不同的是
| A. | 议会君主制是最好的政府形式 | B. | 国家源于社会契约 |
| C. | 人民有权反抗和改变违约政府 | D. | 人人生而自由平等 |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 | B.实行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 |
| 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 D.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 B.辛亥革命 | C.洋务运动 | D.新文化运动 |
对下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葡萄牙 |
| B.第②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美国等国 |
| C.第③段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是英国 |
| D.第④段说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 |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在)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以下能够为这一论断提供依据的是
| A.商人经商积累的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 | B.政府实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 |
| C.农民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商品 |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
据史料记载,北魏初年“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后来却纷纷“返旧墟”,导致这种变化产生的最主要因素是当时统治者实行了
| A.编户制 | B.均田令 | C.租庸调制 | D.征役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