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蛋蛋壳的颜色主要有青色和白色两种。金定鸭产青色蛋,康贝尔鸭产白色蛋。为研究蛋壳颜色的遗传规律,研究者利用这两个鸭群做了五组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杂交组合 |
第1组 |
第2组 |
第3组 |
第4组 |
第5组 |
|
康贝尔鸭♀ ×金定鸭♂ |
金定鸭♀× 康贝尔鸭♂ |
第1组的 F1自交 |
第2组的F1自交 |
第2组的F1 ♀×康贝尔♂ |
||
后代所产蛋(颜色及数目) |
青色蛋(枚) |
26178 |
7628 |
2940 |
2730 |
1754 |
白色蛋(枚) |
26109 |
7758 |
1050 |
918 |
1648 |
请回答问题:
(1)根据第1、2、3、4组的试验结果可判断鸭蛋壳的_____ __色是显性性状。
(2)第3、4组的后代均表现出______________现象。比例都接近______________。
(3)第5组试验结果显示后代产青色蛋的概率接近______________,该杂交称为________________,用于检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第5组遗传实验的的遗传图解。(基因字母自定)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下面是畜牧业生产上培育某种优良奶牛的两种方法,请分析回答:
(1)方法Ⅰ中,用__________激素处理使B牛超数排卵。对B牛和D牛应做_________处理。与A牛配种后,用特定装置将B牛子宫内的早期胚胎冲洗出来叫做_____________。将收集的胚胎直接向D牛移植或放入____________条件下保存。
(2)方法Ⅱ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用_______________(物理方法)激活重构卵,使其完成分裂和发育过程。
(3)方法Ⅰ和方法Ⅱ中均用到的生物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和胚胎移植。E牛和F牛遗传物质的共同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为人类某种遗传病的家系图,图中深颜色个体表示患者。已知相关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且在X 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无相关基因。在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条件下,请回答:
(1)如果该遗传病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当基因位于_________染色体上时,我们能肯定该致病基因为________(显/隐)性遗传。否则,必须Ⅱ代_______号个体为患者,才能确定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这种情况下,基因型一定为杂合子的女性个体有________。
(2)如果该遗传病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隐性纯合个体才能表现正常。若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则Ⅰ2 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可能。若Ⅰ2 的基因型为AaXBXb,则 Ⅱ4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____。
某草原引入一种野兔,一段时间后,发现其繁殖速度快且与牛羊争食牧草,啃啮树皮,造成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黏液瘤病毒可以有效控制该野兔的数量。请回答:
(1)在引入的早期,野兔的种群数量大致呈_______型增长。当野兔种群数量增长超过一定限度时,原有的生态系统就会崩溃,这表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是有限的。用黏液瘤病毒控制野兔种群数量后,草原上发生的演替属于_______________。以上事实说明,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野兔属于__________消费者,野兔的摄入量是野兔的同化量与________之和。
(3)若要研究草原中植被的破坏情况,首先要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即____________。若要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法。
研究表明,Ca2+ 可使生长素向Ca2+含量高的部位运输。现将燕麦幼苗进行如图所示处理,并放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请回答:
(1)一段时间后,右图中根的生长状况为_____________(向右弯曲/向左弯曲/竖直向下)。为使本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对照组的设置是:将含Ca2+ 的琼脂块换为______________,其他条件不变。
(2)若要探究单侧光与Ca2+ 对根生长的影响大小,在右图的基础上,实验组还应在根的___________(左/右)侧给予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后,若根_______________(向右弯曲/向左弯曲/竖直向下),则单侧光对根生长的影响较大。
(3)若将胚芽鞘水平放置,将含Ca2+的琼脂块放在胚芽鞘的远地侧,一段时间后,观察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若胚芽鞘背地生长,则说明_________。
下表是某同学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记录。请回答:
实验操作分组 |
甲组 |
乙组 |
丙组 |
① 向试管中加入唾液淀粉酶溶液 |
1mL |
1mL |
1mL |
② 向试管中加入可溶性的淀粉溶液 |
2mL |
2mL |
2mL |
③ 控制温度 |
0℃ |
37℃ |
60℃ |
④ 将唾液淀粉酶溶液与可溶性淀粉溶液混合振荡后分别保温5min |
|||
⑤ 向试管中滴加碘液 |
1滴 |
1滴 |
1滴 |
⑥ 观察实验现象 |
变蓝 |
不变蓝 |
变蓝 |
(1)为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该同学在此实验操作过程中至少需要_______支试管。
(2)若实验结束后,将甲组的温度调节到37℃,保温一段时间后,甲组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该实验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实验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实验中的唾液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换为新鲜肝脏研磨液和H2O2溶液,你认为是否科学?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