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余居随园三年,捧檄入陕。岁未周,仍赋《归来》。所植花皆萎,瓦斜堕梅,灰脱于梁,势不能无改作。则率夫役,芟(shān)石留,觅土脉,增高明之丽。治之有年,费千金而功不竟。
客或曰:以子之费,易子之居,胡华屋之勿获,而俯顺荒余,何耶?余答之曰:夫物虽佳,不手致者不爱也;味虽美,不亲尝者不甘也。子不见高阳池馆、兰亭、梓泽乎?苍然古迹,凭吊生悲,觉与吾之精神不相属者,何也?其中无我故也。公卿富豪未始不召梓人营池囿(yòu),程巧致功,千力万气;落成,主人张目受贺而已。问某树某名,而不知也,何也?其中亦未尝有我故也。惟夫文士之一水一石,一亭一台,皆得之于好学深思之余。有得则谋,不善则改。其莳(shì)如养民,其刈如除恶,其创建似开府,其浚渠篑山如区土宇版章。默而识之,神而明之。惜费,故无妄作;独断,故有定谋。及其成功也,不特便于己、快于意,而吾度材之功苦,构思之巧拙,皆于是征焉。今园之功虽未成,园之费虽不资,然或缺而待周,或损而待修,固未尝有迫以期之者也。孰若余昔年之腰笏磬折,里魁喧呶(náo) 乎?伐恶草,剪虬枝,惟吾所为,未尝有制而掣肘者也。孰若余昔时之仰息崇辕,请命大胥者乎
五代时,傅檀宴宣德楼叹日:“作者不居,居者不作。”余今年裁三十八,入山志定,作之居之,或未可量也。
乃歌以矢之曰:“前年离园,人劳园荒。今年来园,花密人康。我不离园,离之者官。而今改过,永矢勿谖(xuān)!”癸酉七月记。
(选自袁枚《随园后记》)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居随园三年,捧入陕檄:文书。
B.以子之费,子之居易:交换。
C.构思之巧拙,皆于是焉征:验证。
D.然或缺而待周:四周。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袁枚亲自整治随园的原因的一组是
①所植花皆萎,瓦斜堕梅,灰脱于梁
②则率夫役,芟石留,觅土脉,增高明之丽
③治之有年,费干金而功不竞
④夫物虽佳,不手致者不爱也
⑤而吾度材之功苦,构思之巧拙,皆于是征焉
⑥伐恶草,剪虬枝,惟吾所为,未尝有制而掣肘者也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枚退居随园三年后,短暂入陕为官。回来后,看到“所植花皆萎,瓦斜堕梅”,于是他亲自率领仆役清除杂草、乱石,察看地势,增加高敞明亮的建筑。
B.虽然花了很多时间、金钱用于整治随园,但袁枚仍然乐此不疲,他只是顺乎自己的心意去做,慢慢地改进、修补,没有迫切地要求限期完成。
C.在袁枚看来,整治园子与为官也有相似之处,种植花木如同抚养百姓,刈割杂草如同铲除恶人,疏凿沟渠、堆土造山好比划土分疆。
D.袁枚认为再有名的豪宅庭园,如果没有把自己的理念、精力投放进去,都是没有意义的。“有我”才能做到爱惜人力物力,才能确保独断专行。

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以子之费,易子之居,胡华屋之勿获,而俯顺荒余,何耶?(2 分)
(2)孰若余昔时之仰息崇辕,请命大胥者乎?
(3)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论语•先进》)(2 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虞荔,字山拔,会稽馀姚人也。祖权,梁廷尉卿、永嘉太守。父检,平北始兴王谘议参军。荔幼聪敏,有志操。年九岁,随从伯阐候太常陆垂,垂问《五经》凡有十事,荔随问辄应,无有遗失,垂甚异之。又尝徽士何胤,时太守衡阳王亦造焉,胤言之于王,王欲见荔,荔辞曰:“未有板刺 ,无容拜谒。”王以荔有高尚之志,雅相钦重,还郡,即辟为主簿,荔又辞以年小不就。及长,美风仪,博览坟籍,善属文。释褐,署法曹外兵参军,兼丹阳诏狱正。梁武帝于城西置士林馆,荔乃制碑,奏上,帝命之,立于馆,仍用荔为士林学士。寻为司文郎,迁通直散骑侍郎,兼中书舍人。时左右之任,多参权轴,内外机务,互有带掌,唯荔与顾协淡然以退,居于西省,但以文史见知,当时号为清白。寻领大著作。
②初,荔母随荔入台,卒于台内,寻而城陷,情礼不申,由是终身蔬食布衣,不听音乐,虽任遇隆重,而居止俭素,淡然无。文帝深器之,常引在左右,朝夕顾访。荔生沉密,少言论,凡所献替,莫有见其际者,故不列于后焉。
③时荔第二弟寄寓于闽中,依陈宝应,荔每言之辄流涕。文帝哀而谓曰:“吾亦有弟在远,此情甚切,他人岂知。”乃敕宝应求寄,宝应终不遣。荔因以感疾,帝数往临视。令荔将家口入省,荔以禁中非私居之所,乞停城外。文帝不许,乃令住于兰台,乘舆再三临问,手敕中使,相望于道又以荔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卿年事已多气力稍减今给卿鱼肉不得固从所执也荔终不从天嘉二年卒,时年五十九。
④文帝甚伤惜之,赠侍中,谥曰德子。及丧柩还乡里,上亲出临送,当时之。
注:①板刺,即名片。古时书写名字于竹木片上,作访问通名之用。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又尝徽士何胤过:责备。
B.帝命之,立于馆勒:勾勒。
C.淡然无营:谋求。
D.当时之荣:荣耀。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以荔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卿/年事已多/气力稍减/今给卿鱼肉不得/固从所执也/荔终不从/
B.又以荔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卿年事已多/气力稍减/今给卿鱼肉/不得固从所执也/荔终不从/
C.又以荔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卿年事已多/气力稍减/今给卿鱼肉/不得固从所执也/荔终不从/
D.又以荔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卿/年事已多/气力稍减/今给卿鱼肉不得固/从所执也/荔终不从/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虞荔幼年时聪明敏睿,有志向。九岁时便受到陆垂的赏识,当时名士何胤也慕名而来,要一睹其风采。
B.何胤非常钦佩虞荔,向衡阳王推荐他当主簿,但虞荔以年纪小辞谢而不就任。
C.虞荔为人至孝,因为母亲在世时未能尽孝,所以母亲死后他终身吃素食穿布衣,连音乐也不听了。
D.文帝被虞荔的爱弟之情所感动,下诏向陈宝应索要虞寄,但虞寄最终还是不能回来和虞荔团聚。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垂问《五经》凡有十事,荔随问辄应,无有遗失,垂甚异之。
(2)文帝不许,乃令住于兰台,乘舆再三临问,手敕中使,相望于道。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 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自是外户不闭。
知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书其全失、多寡为殿最。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加直龙图阁、知福州。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赇 请公行。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以绝左右徼求之弊。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巩日:“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徙明、毫、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拜中书舍人。甫数月,丁母艰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注]①常平:官仓名。②赇:贿赂。
对文中划曲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B.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C.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D.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毫、沧三州”指“调任明州、毫州、沧州知州”。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巩机敏强识,年少有才。数百字的文章,他读完就能脱口成诵;十二岁试着写成《六论》,言辞奇伟,由此声名闻于四方。
B.曾巩治理有方,善抓根本。掌管齐州时,以铲除奸盗作为根本任务,既调动百姓参与,又善待自首的盗贼,于是州内安定。
C.曾巩爱护百姓,不谋私利。朝廷征伐安南时,他事先做好供应军队的准备,不扰民;做福州知州时,他不许官府与民争利。
D.曾巩面对灾情,处理得法。遇荒灾时他估计仓储不足救济,劝富人就近卖粮给灾民;江西大疫,他命县镇、驿站备药待需。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2) 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悫,机鉴敏悟。自幼好学,善属文。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休烈奏曰:“《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
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践祚:帝王即位。
B.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规过:规劝有错之人。
C.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推毂:推荐,推举。
D.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宣慰:宣旨慰问。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休烈性情忠诚,机敏聪明。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以后,他曾巧妙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
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
D.代宗即位,鉴别官员的名望品德,于休烈受到宰相元载称赞,于是被授为右散骑常侍,虽然仍兼管修撰国史,但是因为有功,直接进升为东海郡公。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
(2)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
于休烈一生除了为官清廉、淡泊名利外,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林运使墓志铭
杨万里
公讳孝泽,字世传,莆田人也。少好词章,卓然自立,一时流辈罔不推表。宣和六年,登进士第。
建炎初,调南剑州顺昌县尉。会有告某贼欲犯城邑,公不谋同僚,不旁援,独计以为可先未发禽也,提兵宵征,黎明至其所,贼方槌牛酾酒,聚神祠中,乃突掩之,无一人免者。未几,丁太夫人忧,当论功,而郡僚有沮格者,通判吴建曰:“使贼而张,州不保,况邑乎?是不可不赏!”乃以闻。服除,授左承事郎,监建阳县麻沙镇税。秩满,调泉州晋江县丞。太守器其详整,讼有积岁不决者,一以属公,靡不立断,人情服焉
知漳州,公年弥高矣,听决益精明。北边有衅,敛兵于漳以戍焉。前守匮于赋,故事戍者既行,居者增餐钱,而州不时给。其徒族立庭下不去,有猘 色,公不为动,徐曰:若辈欲反,必先杀我。餐钱极无几尔,独不可强取。叱令还营,取一二尤者置法,而令月之,众服其暇。
岁大疫,为糜粥药饵,路界。死不能掩埋者,官为棺敛。部使者上最,进提点广南东路刑狱,公力辞不就。天子高之,改除直秘阁,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训词曰:循良之吏吾所重,止足之人吾所敬,重秘之直吾所惜。朝廷方行综核之政,切齿污吏。有言丞相者曰:林公虽老,持节乡部,肃清一路,独不可耶?丞相然之,白上,除公本路转运副使。命下,八郡耸然曰:此真监司也。公即以乡里引嫌,有旨公入奏,公谓所知曰:广南之命既得辞矣,顾拜今命,辞远乐近,非人臣义。章再上,朝廷知不可强致,复俾祠禄,是岁乾道六年也。明年正月十八日疾终,得年八十有三。
公性淡然,无外嗜。与人交,一见倾底里;至遇事,凛不可犯。南康、临漳岁倚山泽之入以佐公币,公尽捐俾民。遇过使客,燕享俭而敬,宾亦欣然满意。公自律清苦,一夕视事,竟有持烛送公至闑内者,公曰:此官烛也,亟命持去。
注释:①猘zhì,狂犬,猛犬。②祠禄,官名。宋制,大臣罢职,令管理道教宫观,以示优礼,无职事,但借名食俸,谓之“祠禄”。③闑,niè古代竖在大门中央的短木。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不谋同僚,不旁援檄:檄文
B.而令月之,众服其暇更:赔偿
C.岁大疫,为糜粥药饵,路界。赒:救济
D.有旨公入奏趣:催促

下面句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天子高,改除直秘阁君将哀而生
B.敛兵漳以戍焉有言丞相者曰
C.使贼而张,州不保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D.公尽捐俾民欲客往赴秦军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守器其详整,讼有积岁不决者,一以属公,靡不立断,人情服焉。
(2)前守匮于赋,故事戍者既行,居者增餐钱,而州不时给。
请简要概括林运使为官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徐石麒,字宝摩,号虞求,嘉兴人。天启壬戌进士,授工部主事。御史黄尊素坐忤魏忠贤,下狱。石麒为尽力,忠贤怒,诬以赃私,削其籍。崇祯中,起官南京,历十二年,始入为通政司,升刑部侍郎、署部事。时帝以刑威驭下,法官引律大抵深文①;石麒多所平反。寻进尚书,论诛兵部尚书陈新甲。后有熊、姜之狱,卒以执法去位。
江南立国,起右都御吏,未至,改吏部尚书。再疏力辞,举郑三俊自代,不允。乃入朝,即奏陈省庶官、慎破格、行久任、重名器、严起废、明保举、交堂廉七事,皆褒纳之。石麒方以进贤退奸为任,而马士英、阮大铖植党树私,货贿公行,权倾中外;石麒时以祖宗之法裁之。士英欲得侯封,讽司礼监韩赞周入言之,请加恩定策,五等延世。石麒奏曰:“世宗以外藩入继,将封辅臣伯爵,而杨廷和、蒋冕谦不受。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 士英恶之,凡所上考选,少所称可。
先是,御史刘宗周秉公甄别,拟庄元辰等十三人为科道,士英庇其私人,更易殆半。御史黄耳鼎、陆朗有物议,石麒以例之;朗急贿阉人内侍留用。石麒愤甚,因发朗内通之罪;朗恚诋石麒,石麒遂称焱乞休。无何,耳鼎亦两疏劾石麒,士英助之。石麒益愤,因力请罢斥,卒引疾去。去后以登极恩,加太子太保。
明年南都亡,石麒移居嘉兴城外,扁舟水宿。及城守将破,至城下呼曰:“吾大臣,不可野死,当与城俱。”复入居城中,朝服自缢死;时闰六月二十七日也。僧真实藏之柜中,逾二始殓,颜色如生。仆祖敏、李升从死。闽中唐王立,“忠襄”。
石麒立朝刚方清介,值权奸用事,郁郁不得志。中贵田成辈纳赂请属,皆拒不应,且疏劾之。其博闻强识,尤长于国家典制。性乐易爱人,与人言移日不倦。下吏寒士有才者,汲引不遗余力。
(节选自《南疆逸史》,有删改)
【注】深文:引用法律过于严苛。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
B.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
C.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
D.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

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启,是明朝皇帝的年号,下文的崇祯也是明朝皇帝的年号。
B.出,指罢黜官职,与“罢、除、夺、左迁”等词一样都是罢免官职的词。
C.旬,是计时间的单位,在这里,一旬是指十天,二旬就是指二十天。在我国古代,一旬还可以指十岁或十二年。
D.谥,也称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任吏部尚书后,徐石麒向皇帝陈奏了有关官吏考核任用的七件事,都被皇帝采纳了。
B.徐石麒死后,真实和尚把他的尸身藏在柜子中,二十天后入殓,面色还和活着一样,很有传奇色彩。
C.马士英上疏向皇帝讨要封赐,徐石麒坚决反对,认为在这个时候这样做很不合适,因而被马士英怀恨在心。
D.徐石麒博闻强识,明晓典律,爱人荐贤,为官清正刚直,却因奸臣当道,屡遭排挤打击。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大臣,不可野死,当与城俱。”复入居城中,朝服自缢死。
(2)性乐易爱人,与人言移日不倦。下吏寒士有才者,汲引不遗余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