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为40欧,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20Ω  3A”字样。现有电压为6伏的电源一个,表盘如图乙(a)、(b)所示的电流表、电压表各一个,电键一个。
(1)若在AB间接入电源,CD间接入电压表,EF间接入电键。闭合电键后,滑片在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示数为2伏。求:①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②滑片在此位置时,10秒内变阻器R2消耗的电功W2。
(2)请选择一个电表,将电源、电键和所选择的电表分别接入AB、CD、EF间。要求选择合适的电表量程,移动滑片P的过程中,电路各元件能正常工作,且所选电表指针转动的角度最大。
① 应在AB间接入            ,CD间接入         ,EF间接入        。
② 所选电表所用的测量范围是             ,请计算出所选电表的示数变化范围。
我校八年级(2)班的一课外探究小组的同学,在课外探究钟摆的摆动一次的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记录了如甲表、乙表所示的数据,请你根据表中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甲表:
  乙表:
  (1)从甲表数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钟摆摆动一次的时间与摆锤种类 (选填“有关”或“无关”);
  (2)从乙表数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因此我们发现家中的摆钟变慢时,可以采取 的方法,使它走时准确.
小泉在学习研究液体蒸发的特点时,老师让同学们用滴管从一烧杯中吸取酒精,在手背上滴一滴,体验一下感觉,结果手臂上感觉凉凉的.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同学们进行了实验探究,过程如下.
  【猜想】
  猜想l:酒精蒸发时要吸热,有致冷作用.
  猜想2:酒精的温度较低.
  针对上述两种猜想,老师让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小泉仔细思考之后,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1)取三支完全相同的温度计甲、乙、丙,用甲温度计测出周围环境的温度记为t甲:
  (2)用两个相同的玻璃瓶分别装有质量和 相等的同种酒精,其中一个玻璃瓶是敞口的,另一个玻璃瓶口用塞子密闭,均放在相同的环境中.经过较长时间后,同时用乙温度计测量敞口玻璃瓶中酒精的温度记为t乙:用丙温度计测量密闭玻璃瓶中酒精的温度记为t丙.
  分析:
  (1)比较 两支温度计示数,可以验证猜想1:
  (2)比较 两支温度计示数,可以验证猜想2:
  (3)若三支温度计的示数出现 的关系,就能说明手背上滴酒精,感觉凉凉的是由于酒精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而不是酒精的温度较低.
为了验证光的反射定律,李华和王明同学各准备了一块平面镜、一块画有法线ON的白色硬纸板、直尺、量角器及铅笔.
  (1)这个实验还需要的一个重要器材是 ;
  (2)李华按如图l所示方式开始实验,白色硬纸板因为发生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而显示出了两条光线,沿光路用铅笔相隔一定距离在纸板上各打两个点,再过两点用直尺、铅笔将光的路径画在纸板上.李华在只做了一次实验,在硬纸板上得到了一条入射光线和一条反射光线,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于是他就断言反射角一定等于入射角.他的这种做法的弊端在于: .
  (3)王明同学在实验时多次改变入射角,每次都保留光的传播路径,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A.光能否发生反射? | B.光线是否沿直线传播? | 
| C.光是否只能在镜面上反射? | D.反射光线的位置有什么规律? | 
(4)王明同学实验结束后在纸板上留下了很多条光路,无法区分哪条反射光线与哪条入射光线对应,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出现:实验时应该怎样做?答: ;
  (5)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将会出现的现象是: .
  (6)李华将一缺角的纸板按如图2所示方式放置,让光沿直线AO入射,接着她以ON为轴旋转缺角纸板,发现无论缺角纸板旋转到哪个角度,反射光都只出现在入射光所在的纸板上,在缺角纸板上没有显示出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 (“发生”或“不发生”)变化,这一现象说明了: .
  (7)如果让光线逆着反射光线OB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 .
  (8)为了看清楚纸板上的光路,纸板材质应是 (选填“粗糙的”或“光滑的”):
小红同学在做“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块薄茶色玻璃板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2)两段相间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 关系;
  (3)选择茶色玻璃板而并非平面镜的目的是 .
  (4)选择薄玻璃板而不选择厚玻璃板的目的是 .(选填“使成像更清晰”、“减小实验误差”或“避免实验偶然性”).
  (5)选择了薄茶色玻璃板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无论怎样一动另一蜡烛都无法与像重合的原因可能是 .
  (6)某同学实验时发现看到蜡烛A的像不淸晰,于是他将蜡烛B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他这样做 (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淸晰.
  (7)若选用跳棋代替蜡烛,难以找到像的位罝,该怎么办 .
  (8)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
  “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由此证明平面镜成 (选填“实”或“虚”)像.
  (9)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
在“观察水沸腾”实验中:
  (1)实验目的是:观察水沸腾现象和水沸腾时的 变化.
  (2)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应选用 (选填“A”或“B”) 装置,目的是 .
  (3)如图2所示的是小红同学做“观察水沸腾”实验时看到的气泡上升情况的示意图,其中 (选填“C”或“D”) 是沸腾时的情况,气泡中主要成分是 (选填“空气”、“小水珠”或“水蒸气”).
  (4)下表是小红记录的实验数据.
|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 温度/℃ | 
   90 | 
   91 | 
   92 | 
   93 | 
   94 | 
   94 | 
   96 | 
   97 | 
   98 | 
   98 | 
   98 | 
   98 | 
   98 | 
   98 | 
  
请你分析,不可靠的数据是 ,理由是 :
  (5)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 ℃,理由是: .
  (6)同时小明也做了该实验,他们根据各自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了如图3所示的图线.实线表示小红的实验图线,虚线表示小明的实验图线,水平部分图线重合.若加热条件完全相同,整个过程中两人的操作都规范准确.根据图线分析:你认为造成两同学图线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7)小华同学在做完“观察水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研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 时间/min | 
   0 | 
   5 | 
   10 | 
   15 | 
   25 | 
   35 | 
   45 | 
   55 | 
   65 | 
   75 | 
  
| 温度/℃ | 
   100 | 
   71 | 
   55 | 
   45 | 
   35 | 
   28 | 
   24 | 
   22 | 
   22 | 
   22 | 
  
请在图4坐标图中通过描点画出上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观察曲线,小明发现:水在冷却时温度降低的规律是: ;
  如果有一天你要急于喝一杯奶茶,可以有两种方法供你选择:
  ④先将滚烫的热茶冷却5mi 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
  ②先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滚烫的热茶中,然后冷却5mi n.
  你认为方法 (选填“①”或“②”)的冷却效果好.
  (8)“炖”菜是鸡西人喜欢的一道美食,最好的“炖”菜是应用煮食法.即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和煲底隔离.如图5所示.当煲中的水沸腾后,盅内的汤水 (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沸点,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