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材料一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和加强与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等要求。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材料二  H剧团是一家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在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方针的指引下,H剧团结合自身发展于2007年改制为演艺有限责任公司。经过6年的努力,该演艺公司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改制前后的对比如下表:

项目
改制前
改制后
资金来源
财政拨款
自负盈亏
组织结构
团长负责制
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
分配制度
按职称、工龄分配
按贡献大小分配
相关职能部门
演出部、后勤保障部
创作部、演出部、营销部、后勤保障部
演出机制
政府采购,服务于政府等机关团体;年均5~7场次
市场化营销、面向社会提供菜单式服务;年均100多场次
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
剧团发展缓慢、演职员收入低;以传统节目为主,节目数量少、获奖少
公司快速发展、演职员收入大幅增长;传统节目得以保留,反映社会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新节目不断推出,多个节目获奖

⑴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发挥领导作用的。
⑵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该演艺公司取得成功的经济原因。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劳动者求职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长期的抗灾斗争中,中华民族表现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以民族的进步获得补偿。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不论多大的灾难,都压不弯她挺拔的脊梁。1998年抗洪抢险,几十万官兵民众同洪水展开殊死搏斗,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群防群控、共克时艰。2008年冰雪“封冻”半个中国,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融化。汶川、玉树特大地震撕裂了大地,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奋力救灾,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饶、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灾难考验了中华民族,也冶炼了中华民族。“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并说明这种精神在中国人民战胜灾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为什么说“文化软实力不软”?请你用聚焦文化竞争力的知识说明理由。

2012年是汕头经济特区成立31周年。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特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式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城乡差距仍然过大、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特区面临的难题,也是中国发展问题的缩影。努力破解发展难题,走出一条科学发展新路,为全国提供新的示范和借鉴,这是经济特区的新使命。
结合材料,说明我们应如何促进汕头经济特区又好又快发展?

据《国际金融报》报道2009年12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前11个月的房地产市场运行状况。1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7%,涨幅比10月份扩大1.8个百分点。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地方GDP的50%来自房地产,地方财政收入主要靠出卖土地,土地价格猛增,增加了住房成本;中高收入者加大房地产投资,中低收入居民也跟风纷纷买房,导致房价上涨。
(1) 结合材料,从影响价格的因素分析住房涨价的原因
(2)谈谈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实施调控的必要性和措施。
(3)针对当前购房热,结合材料请你为消费者提出合理的建议。

材料一:温总理曾经说过,就业不仅涉及到一个人的生计问题,还影响到一个人是否可以有尊严地活着。众所周知,我国是劳动力大国,每年几千万的高校毕业生、进城务工人员、城市下岗职工需要就业和再就业。这些巨大的就业压力,一方面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一方面也连着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做好促进就业工作意义重大、使命神圣。
材料二: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12月9日在京发布报告称,2012年6月中国城镇失业率为8.05%,较2011年上升了0.5个百分点,其中大学受教育程度的青年劳动者失业率高达16.4%,此外二线城市失业率显著上升,由2011年的6.4%升至8.7%。2012年全国就业形势严峻。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体现什么?
(2)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解决就业的办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