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某大学在教育改革中形成了一种全新模式:学生在大学四年间都要参加创业实践。他们被要求组建20人的公司,成立董事会,自主经营管理,从中盈利,教授则从旁观察、指导。四年中要从事15个左右的创业活动项目。每学年还要读完教授布置的20本书,并递交结合创业实践的读书心得。这种模式突破了传统培养方式,对于我国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具有借鉴价值。
结合材料,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关系角度概括该模式中的可借鉴价值,并简要分析说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务院2009年12月31日正式批复《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指出,海南发展目标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积极发展服务型经济、开放的外向型经济、生态型经济,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结构;着力提高旅游业发展质量,打造具有海南特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旅游产业体系;倡导科学合理消费观,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推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逐步将海南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
近年来,海南地区的绿色、生态、旅游等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其发展给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意见》的实施,将进一步对全国各个区域民生发展、经济振兴产生联动效应。
材料二 建设海南高效生态旅游经济区,让海南走向世界,应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打造魅力独特的海南文化对于该地区发展意义重大。该区域的文化产业资源具有独特的人文社会性,有历史人文积累,有民俗文化的绵延,有革命文化的巨变,有工业文化的当代画卷,有岭南山水文化的韵味,这些构成不可转移和不能替代的地域特色和人文景观,是展示中华文化的窗口,是发展海南旅游文化产业的重要基础和动力 。
(1)材料一是怎样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综合以上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如何推动海南区域科学发展。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海南高效生态旅游经济区,让海南走向世界”的理论依据。(12分)
广东是资源消耗大省,却也是第一能源节约大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基础结构优化、能源结构优化以及加强企业节能降耗自主意识的“三个优化、一个加强”,使节能降耗走在全国前列,被国内专家称为“广东现象”。
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企业要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之一。
2003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变化表
年份 |
货币政策 |
调整原因 |
2003—2006年 |
“稳健”和 “适度从紧”之间 |
贷款、投资、外汇储备快速增长 |
2007年 |
由“稳健”改为“从紧” |
我国经济存在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问题 |
2008年下半年以来 |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
全球金融危机 |
阅读上面表格,运用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运用和调整货币政策的哲学依据。
温家宝总理在大会上发表了题为《凝聚共识,加强合作,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重要讲话。他强调,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国际社会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积极努力,加强合作。同时表示,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不附加任何条件。我们言必信、行必果,无论本次会议达成什么成果,都将坚定不移地为实现、甚至超过这个目标而努力。
(4)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分析我国上述主张的政治学依据。( 6 分)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09年9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
材料一:会议肯定了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加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力度,取得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明显成效。
近一年来,我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而实施的4万亿元投资计划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 |
图13扩大内需4万亿元投资投向构成示意图
(1)阅读上图,运用财政作用的相关知识,说明上述措施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材料二:会议指出:“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什么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怎样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材料三:会议强调:我们必须增强信心,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科学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继续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3)结合材料三,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分析继续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的哲学依据。
材料四;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柱。它承载了推动国家进步的厚望,特别是当今时代,一个民族和国家一旦在文化上失去了抵御能力和本民族文化的传统和特性,就失去了安身立命的根本,就会成为别国的附庸甚至走向消亡。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并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4)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材料四,我国为什么要提高文化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