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材料一 2004年以来,湖北省中部J市把城镇化作为推动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实力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注:据统计,我国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以拉动GDP增长1%;每建设一平方公里的市政设施,可以拉动投资1. 5亿元;每增加一个城市人口,可以拉动消费2. 5万元。
材料二 J市从2004年起推动城区南移,十年问,该市原市区南部毗邻区发生了巨大变化: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该市城区南移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材料三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J市部分人大代表在对南城区调研中发现,城区南移一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存在公共服务不均等的问题,如与原有市区居民相比,进城务工人员在就业、医疗、养老、子女入学等方面存在标准低、门坎高、障碍多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区的进一步发展。解决上述难题,也成为该区居民的普遍心愿。
(2)2014年1月该市召开了八届人大二次会议。讨论决定该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假如你是一名」市人大代表,你应怎样履职尽责,推动上述问题的解决?并简述政治生活依据。
2013年10月,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在会上提出,亚太各经济体利益交融,命运与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这个动态平衡的链条中,每个经济体的发展都会对其他经济体产生连锁反应。我们要牢固树立亚太命运共同体意识,以自身发展带动他人发展,以协调联动最大限度发挥各自优势,传导正能量,形成各经济体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格局。
材料二习近平说,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没有和平,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家和万事兴,中国是亚太大家庭的一员,愿意同所有家庭成员和睦相处、守望相助,也希望亚太各方能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稳定局面,共同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亚太。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分析习近平为什么倡导亚太地区应该寻求联动发展。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为亚太各国构建“和谐亚太”提出合理化建议。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创立了群众路线理论,阐述了群众路线的基本观点,“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指出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考虑和处理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结合材料和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坚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论依据。
“限涨令”就是政府强制要求某一商品的均价必须是“零增长”或“负增长”,绝对不可以出现“正增长”。2013年,深圳、北京、郑州分别出台“限涨令”,对新建商品房进行限价、限购。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支持,有的人反对。支持“限涨令”者认为,现在有了政府的限价政策,购房者不需要担心房价短期内上涨了。 反对“限涨令”者认为,这样直接干预价格的政策是政府行政之手对市场主体自主决策的过度干预,不见得会达到降房价的目的。
(1)你是否赞成政府出台和执行的“限涨令”,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2)“政府要把不该管的坚决放给市场”。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为此,政府应该做哪些努力。
光伏产业是G省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在经历欧债危机、美欧“双反”及产能过剩、无序竞争等多重挑战后,近期,省内各骨干光伏企业传来消息——2013年四季度将扭亏为盈,迎来回升向好的重要“拐点”。 据悉,在光伏产业受到冲击时,除落实中央政策外,G省也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扶持引导意见,涵盖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示范应用、发电并网等产业链上下游,形成“集成效应”。同时,上下联动,多方联手,尤其是金融部门,顾全大局,靠前服务,帮助光伏企业优化资产结构,按照市场规则为骨干企业“输血”。另外,逆境求效益更需精打细算,光伏企业推动产业水平整合、垂直分工、上下游合作,中间环节大大减少、资产效益明显提高。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G省光伏企业迎来重要“拐点”的经济原因。
“网络民主”可以充分实现人民参与政治过程的直接性、真实性、平等性。这些特性主要表现在沟通、对话的双向性,公民之间、公民与领导沟通交流的平等性、畅通性;通过网上论坛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的真实性和自由度。它增加了行政过程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为社会公众参与体制内民主拓宽了渠道创新了形式。但是,网络作为一个信息平台,在提供一些真实、有效信息的同时,还会掺杂有许多谣言,谣言可能会误导公众,公众为谣言所左右,政治判断和评价就会发生偏差。“网络民主”因此存在不同程度的虚假性、欺骗性。另外,“网络社区”中经常蔓延的“情绪式民主”又可能使“网络民主”具有很大的破坏性。由失真、过滥的信息煽动起的公众情绪所制造的肤浅的、虚假的民主,可能让决策者在人声鼎沸的公众情绪面前无法保持理性,极大地影响社会公平和公正以及行政决策的效率。
(1)结合材料,从文化与政治的关系角度说明“网络民主”的积极意义。
(2)有人说“谣言倒逼真相”,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说明理由,并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说明决策者对待“网络民主”应持有的正确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