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材修订中,“去鲁迅化”、“拒绝鲁迅”声音再起:据悉,一向在此方面行动最为谨慎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也在2013年9月将初中语文教材(供2014年秋季使用)中仅有的一篇鲁迅作品《风筝》删除。对此,社会各界或赞成,或反对,议论纷纭。
赞成者认为:
鲁迅的文章晦涩难懂,不符合现代白话文标准和人们的阅读习惯。
鲁迅的文章所体现的那种“一个也不宽恕”、“缺少春天的明媚、夏天的火热、秋天的哀怨,有的只是冬天的严酷”,“缺少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等等与当今社会讲包容求和谐主旋律总格调不一致,与时代脱节,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背离,不适于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新型公民。
… …
反对者认为:
鲁迅的作品和语言都是一流的,鲁迅的全面退出,也寓示着当代社会思想混乱仍需漫长时间的沉淀才能形成新的价值。
当今中国,社会问题依然很多,国人的道德水准仍然不高,被先生痛批过的国民劣根性大有发展壮大的声势,孔乙已、阿Q、华老栓及众多看客,仍生活在当今社会生活舞台,先生对体现在这些人身上的国民劣根性的批判远没有过时。
… …
(1)对中学语文教材修订中的“去鲁迅化”,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请表明态度,并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理由。
(2)当前,中学语文教材的修订已经结束,但关于中学语文教材修订的争论还会延续下去。请运用“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关于中学语文教材修订的争论还会延续下去”的认识。
(3)有专家指出,争论必将使人们对修订中学语文教材的思路更趋清晰科学。试分析专家这一观点所体现的思想方法。
2012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1周年。90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地位,中国经济社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
人民取得巨大历史成就的政治学依据。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更加重视社会建设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就业、医疗、住房、教育、养老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请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政府为什么要重视民生问题?
在某市开展的“我为建设国家卫生城市献一计”活动中,广大市民纷纷建言献策。不到半年时间,市政府就收到6000多条建议。经过认真研究,很多合理性的建议被政府采纳。你认为我国公民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参与民主决策?
某市广大市民纷纷向市政府建言献策有何现实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家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单位:%)
年份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国家财政收入 |
18.5 |
24.24 |
31 |
23.1 |
11.7 |
21.3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10.33 |
12.09 |
17.24 |
14.47 |
8.83 |
11.5 |
请分析图表中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针对图表中的经济现象,有人认为:国富民就富。请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辨析。
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怎样才能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