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苏格兰的第一所大学出现在1412年,在随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苏格兰的大学异军突起,又先后建立了三所大学。他们在办学思想和管理结构上偏向欧洲,较少传统束缚和宗教影响。18世纪50年代自然科学已经在阿伯丁大学确定了地位,而格拉斯哥大学和爱丁堡大学成为主要的医学中心。在医学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对化学、地质学和其他科学的研究。18世纪的启蒙运动更是激发了人们将科学应用到渔业、农业、交通和工业上去的兴趣,苏格兰的大学顺应时势,改革课程设置,增添更现代更实用的课程,并与制造业建立了联系,这与依然稳坐“象牙塔”中的牛津和剑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从1740年开始,格拉斯哥大学的本科生中约有40%来自工人或商人家庭(有些来自英格兰),它的许多毕业生都在工商界获得了成功。 在苏格兰,大学教学内容现代化的进程要比英格兰大学开始得早。格拉斯哥大学在梅尔维尔(AndrewMelville)担任校长期间(1574~1580)就开始对课程进行改革,第一年学习人文学科,第二年学习数学、宇宙学和天文学,第三年学习道德和政治学,第四年学习自然哲学和历史。  1708年爱丁堡大学对教学进行了改革,抛弃了四年中由同样的教师教授所有科目的做法,到1753年这种做法几乎被所有的大学所采纳。1729年,格拉斯哥大学的哲学教授首次用英语取代了拉丁语讲座。这些改革使苏格兰大学在18世纪独树一帜,连牛津大学都自愧不如。 
——《外国高等教育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苏格兰大学崛起的原因。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苏格兰大学有哪些创新和及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罗斯福新政对美国乃至于整个世界产生了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33年,罗斯福在总统就职典礼上说:“我怀着崇高的信念接受人民的委托”,“这个国家需要行动……。”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幕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
(1)根据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你认为罗斯福政府为人民提供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什么?(4分)
(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出罗斯福新政的积极意义。

曾经,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而今,已逐渐成为一个整体。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材料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德国经济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已经超过英国与法国,成为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德国的一名外长曾说:“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任何外国的主神向我们说道:‘怎么办?世界已分割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
(1)指出材料一的图中的①、②、③航线哪条是哥伦布的航行路线?依据材料一,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德国外长说这些话的原因。

鸦片战争后,中国古老的大门被打开;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大门被列强打开,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产生了新的经济生产方式,中国被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材料二 1952年~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
《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材料三 邓小平在向外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由来时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
——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请列举出近代中国有哪些新的经济形式。(两项即可)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
(3) 据材料三,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并且根据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改革开放的积极意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与戎狄同俗,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而无信,不识礼义德行。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
——《战国策》
材料二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
今恃多官众吏,官立丞、监。夫置丞立监者,且以禁人之为利也;而丞、监亦欲为利,则何以相禁?……别其势,难其道,故曰:其势难匿者,虽跖不为非焉。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
私利塞于外,则民务属于农;属于农则朴,朴则畏令。
——《商君书》
材料三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斗,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秦国民风的特点。并从材料二,指出商鞅为转变民风所采取的措施。
(2)据材料三,简析秦国民风变化带来的影响。(不得照抄原文)

阅读图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问题:根据图一至图四,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要求:提取信息要充分;总结和归纳的史实要准确、完整;解读和分析逻辑要严谨、清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